强化首都网信事业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北京市信息化“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文件。加快推进“智慧北京”建设,加强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全年政务微博微信回应达3.4万余次。推动媒体深入融合,组建北京新媒体集团,精心打造“北京时间”品牌。2016年全年封停属地直播网站近5000个违规账号,办理“扫黄打非”大案要案200余件,受理社会举报800多万条。
制定下发7个制度文件作为“铁规”,出台一批急用先行的管理规定,修订完善互联网应急管理预案和分级细则。“津云”大数据平台中央厨房项目上线试运行,建成全新中央厨房业务管理平台、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和“津云”APP,全市所有党政机关政务微博、微信账号入驻平台。天津全市所有区及街(镇)均建立网信领导小组和网信办,市、区、街(镇)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按照上海市委“脱胎换骨、腾飞发展、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要求,上海推动了新一轮新媒体大发展,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视台率先实施整体转型,新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主流媒体的新媒体矩阵效应进一步显现。积极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综合治理,评选第七届上海市优秀网站,进一步健全举报工作体系,推出“上海辟谣平台”,推动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
构建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粉丝1000余万,初步建成覆盖所有行政区域的省级新媒体集群。率先建立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推出全国首个面向公众的互联网数据在线取证服务平台,率先建成市、区县“两级”网信工作机构,建成全国首个互联网综合教育基地“重庆互联网学院”,建立首家省级网信领域社会组织联合会“重庆市互联网界联合会”。
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开展“践行网上群众路线——2016河北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起草制定《关于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指导意见》,不断增强利用网络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以微信群建设为抓手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深入拓展舆论阵地,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推进互联网执法授权工作,开展“燕赵净网”专项行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网络空间。
推进“重双基,强双责”,编制属地网站管理地图,将全区30779家属地网站纳入管理,全区1600多家政务微信公众号建立电子档案,成立400多家微信公众平台参与的“内蒙古微圈”。编制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内蒙古获批成为国家唯一的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全区大数据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开展辽宁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组建技术专家组,走进省内14个市进行技术讲解与实地指导。举办2016辽宁网络安全宣传周,陆续开展了教育主题日、法制主题日等系列活动。全力做好全省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辽宁《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方案》。加强属地基础管理,组织编制《辽宁省新闻网站“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十三五”网络内容建设规划》。
启动首届“摇篮杯”东北亚国际微电影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峰会,积极探索网络文化小镇建设,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品牌。成立吉林省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以“彩练”、“吉刻”新闻客户端为龙头的“吉”字头新媒体传播矩阵,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顺利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积极构建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黑龙江网信办率先开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试点工作,在全省网络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围绕发现的116家单位存在的网络安全漏洞及风险,树立问题导向,加强督促整改,强化核心技术保障能力。在省内牵头开展“黑龙江省网络安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向国家安标委申报国家网络安全标准,推动哈工大、哈工程等4所院校开设网络安全专业。
浙江省加大力度培育网络社会组织,在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网络社会组织共177家,范围涵盖网络文化、网络公益等30余种类型。指导属地网信部门求新求变,涌现出杭州的网络实名制、温州的网络综合执法模式、金华的网络管理法律服务团和网信警务工作规范等新经验新亮点,形成网络治理合力。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圆满召开,分享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世界舆论广泛关注。
安徽大力发展互联网民生服务融合新业态,先后组织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教育”等13项“互联网+”专项行动。同时,组织互联网企业结对帮扶贫困地区,已有5家互联网企业的扶贫项目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双百”计划。先后策划了“端”行江淮等一系列激发正能量、弘扬正能量的网络宣传活动。提速提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安徽省电子政务服务大厅正式上线运行。
继续做好全省新闻网站“一县一网”项目建设工作,审批三类网站14家,基本实现全省县区全覆盖。统筹全省各有关部门删除各类有害信息11000余条。统筹协调网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织净化网上舆论环境专项整治等行动20余次,查删各类有害信息6000余条,关闭违法违规网站、频道160余家(个),打造网络“清朗空间”取得阶段性胜利。
试点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将县一级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报、两微一端等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现已建立3个地市级、1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力推动江西手机报建设,用户总数现已达1335万,位列全国第二。建成全省政务新媒体矩阵,形成以省委网信办官方微博微信江西发布为龙头、包含8100多个政务微信和1.1万个政务微博的省市县三级政务新媒体宣传矩阵。
顺应移动传播趋势,重点打造手机版党报,实现全省党员干部基本覆盖。举办“实施网络文化惠民 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理论专家研讨会、网络惠民典型宣传活动,深入总结推广山东各级党委政府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惠民理念和成功经验。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组织开展网络正能量歌曲大赛等网络文化活动,吸引网民互动参与,弘扬核心价值观,汇聚社会正能量。
强化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同步推进。网信办主任办公会机制、信息化联席会议机制和网信领导小组主要单位沟通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牵头制定《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实施意见》,为推进全省智慧城市规范化建设提供基础技术标准及指导性意见;协调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排查安全隐患,督促整改落实;组织“河南第三届互联网大会”等活动,助力河南网络经济强省建设。
建设全省统一的长江云“政务+新闻+服务”移动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微传播”矩阵,通过教育培训、舆论倒逼、组织动员等途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上网用网的自觉性。“重双基,强双责”,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为老百姓有序合理地上网表达意见,创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开展“净网”“护苗”“剑网”“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20多次,处理违法违规账号39万多个,删除违法违规信息76万多条(次),移交公安机关办案线索30多件,震慑了不法分子、净化了网络环境。制定实施《湖南省网络志愿者招募管理办法》,实施网络举报“千人计划”,清理各类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0万多条(次),打响了一场对网上有害信息的“人民战争”。
组织开展网络强省重大课题调研,协调制定《广东省重点新闻网站“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网信工作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统筹组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和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等,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落实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制定出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和述职范围,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形成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网信部门具体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行动,层层抓网络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的局面。
先后组织开展清理政治类有害信息、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等十余次专项行动。全年共约谈网站8家,依法关闭网站栏目7个、微信公众号2个,对2家网站予以经济处罚。督促网站完善举报受理机制,各网站共受理清除网民举报有害信息约2万余条。全省已有17个市县成立了网信办。组织开展全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基本掌握了海南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为今后网络安全工作打下了基础。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让群众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在建成国内首个“全光网省”的基础上,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百兆宽带城市群”,在农村实现2350个贫困村通信网络全覆盖、2500个行政村通宽带,西部信息枢纽地位不断巩固。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开展扶贫项目1200余个,惠及全省20个市(州)、9000余个贫困村,直接带动50余万农户增收。
统筹推进网信工作,让大数据点亮多彩贵州新未来。擦亮“看贵州”品牌,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看贵州”、“绿色发展看贵州”、“同步小康看贵州”系列网络传播活动,引起巨大反响。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举办2016贵阳数博会。加强全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加快构建大数据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传播网上正能量,推出“云南省重大决策解读”等专题栏目,组织策划“网络扶贫攻坚”“一带一路网络文化采风”“温暖的互联网—我在云南过春节”等活动,网上云南好声音高昂,正能量充沛;重点打造“彩云时评”网络评论引导品牌,建设以“微博云南”“网信云南”为龙头的网络评论引导矩阵,继续发挥“6+1”平台功能作用,营造云南省良好舆论氛围。
努力形成“党建”与“网建”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升级完善西藏互联网信息管控指挥中心技术平台。加大网络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实行网络实名制,深入开展“珠峰净网”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宽带西藏”工程,加快农牧区互联网建设步伐。推动出台我区《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与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网络和数字经济合作,共筑“信息丝绸之路”。
按照“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的要求,积极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完成全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排查,开展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演练6次,共处置党政机关网站网络攻击、篡改2636件,高危漏洞1976件。积极开展西安等新型智慧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试点,加快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集中保障了102个单位364个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和运维服务。
加紧制定《“十三五”甘肃省网络安全规划》《甘肃省网络空间安全纲要》《甘肃省网络安全应急实施预案》,建立完善全省网络安全联合通报机制,建立甘肃省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甘肃省网站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全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大检查。成立兰州大学网络安全实验室和中央网络空间研究院兰州分院,指导推进省内高校网络安全学科一级学科建设和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
各级网信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全面加强属地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对属地新闻网站及中央新闻网站青海频道开展年检工作,清理违规网站。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行动,挤压有害信息的传播空间。加强网络新闻信息服务人员队伍管理,为属地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等规定,建立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印发《自治区党委领导通过网络走基层工作试点办法》等制度,实施网评队伍“122”工程,全力推进讲话精神的落实。以“网络惠民”为重点,按照"3+X"的总体架构,着力建设“一网一库一平台”和“八朵云”应用,努力打造政务民生信息化的“宁夏模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着力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着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互联网的领导,成立新疆网信党工委,推进互联网领域党的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领导全覆盖、党的作用发挥全覆盖;严格落实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实名制,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惩治传播虚假有害信息行为。统筹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大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扎实推进网络安全管理,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