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发布,系统总结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谋划下一步重点任务。信息化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正在重塑国际竞争合作新格局。信息化创新发展对全面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和支撑
(一)信息化创新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深刻重构,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加快信息化创新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动能。
(二)信息化创新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从纵向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实现供需之间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数据、算力、算法成为新引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撑物流、数据流、资金流等多“流”合一,有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实现供需的高效精准对接。从横向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要实现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产业和生态创新发展,能够支撑开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二、信息化创新发展有力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一)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夯实新发展格局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这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关键信息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生态加快建设,开源鸿蒙操作系统搭载设备数量突破10亿台,openGauss关系型数据库累计装机已超10万套;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升级,DeepSeek、通义千问等产品性能位于全球前列,人工智能产品加速规模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我国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达302款,全年新增238款备案产品,注册用户总数突破6亿,应用场景覆盖政务、医疗、教育、金融、能源等领域。
(二)信息化支撑重构供应链,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网络信息技术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各环节,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发展能级。在农业领域,智慧农业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快速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超20万架,年作业面积超过4亿亩,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套),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在服务业领域,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5.2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2.79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至26.5%,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信息化助力构建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流动性、高复用性、无形性、非排他性和边际效益递增性等特点,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数据交易(含备案交易)总额突破220亿元,同比增长80%,数商企业数量超过100万家,重点数据交易机构上架产品达1.6万余个。在产业应用方面,农业农村“一张图”系统整合11.07亿块承包地数据,“‘全农码’实现‘地、人、物、财、事’有效关联,累计赋码超22.76亿”;制造业领域“一业一策”梳理1000余个关键场景,构建起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映射;政务领域,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快建设,243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地方政府开放数据集超过37万个,较8年前增长44倍。
三、信息化创新发展促进扩大内需与开放合作,有力驱动双循环新格局落地实施
(一)信息化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国内需求扩容升级
信息化技术正深刻重构消费图景与供给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堵点痛点,使内需潜力充分释放、供给质量持续跃升,成为激发内需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引擎。从供给侧看,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研发、生产、管理全流程,驱动柔性制造与敏捷供给,显著提升产品质量与迭代效率。《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82.7%、65.3%。从需求侧看,数字技术支撑精准敏捷响应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即时配送、无接触式配送、智慧零售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有效释放消费潜力。《报告》显示,2024年网络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在线旅游增长48.6%,在线餐饮增长17.4%。
(二)信息化赋能开放合作,加速企业产品服务出海
信息化是当前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既支撑我国企业产品服务出海效率和竞争力提升,也有助于提升国内市场开放性和透明度,增强国内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经与20多个国家签署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与39个国家签署数字经济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基于中国-东盟、金砖机制等开展了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相关的务实合作。我国产品服务通过跨境电商、游戏出海等方式,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服务高效通达全球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同期我国货物贸易增速9个百分点,“丝绸电商”伙伴国数量增至33个。在《黑神话:悟空》等优秀游戏作品的推动下,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
(三)信息化链接国内国外,驱动双循环新格局落地
信息化增强了国内国外双向链接和交流互通,有效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联动、深度融合。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支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数字身份国际互认、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内外双向循环的数据与规则互连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数字内容、云服务、研发设计、数字可交付服务等信息化领域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发展重点。2024年,我国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活动,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举办APEC数字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研讨会、APEC数字乡村建设研讨会等多边活动,有效增进了我国与全球的联系。《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2.13万亿元,同比增长5.3%。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信息化将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发展动能。要坚持自立自强,推动信息化创新发展,加快补齐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切实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要坚持全球视野,加快推进多层次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同新兴市场国家、周边和发展中国家深化信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作者:李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