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新成效,评估分析全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展望信息化发展形势和下一步重点方向,为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公众和企业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为及时了解社会关注、群众期盼,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工作,调研公众和企业对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切身感受和意见建议。从广大网民和网信企业来看,2024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人工智能从科技前沿融入日常生活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从“百模大战”到“百花齐放”,一系列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步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场景,这些人工智能产品快速迭代,性能日益提升、成本大幅降低,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重要工具,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报告》数据显示,在公众方面,超80%的受访者已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查询资料、搜索信息、内容摘要、辅助分析或生成文稿,较2023年增长近20个百分点。超5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智能穿戴设备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性能水平提升较为明显。在企业方面,超90%的受访企业表示在生产经营中使用过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超65%的企业表示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和“辅助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二、智能家居在家庭生活加快普及
智能家居作为数字家庭的重要组成,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安全和可持续的家庭生活方式。2024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智能家电产业蓬勃发展,在“以旧换新”“国补”等政策助力推动下,智能扫拖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厨房设备等智能家居产品加速普及,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标配”,人们开始习惯使用远程操控、语音交互等方式解放双手,享受个性化、智能化的家庭生活服务。《报告》数据显示,88.7%的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家居产品,其中,65.1%使用过智能大家电类,较2023年增长13.9个百分点。
三、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稳步提升
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反映了人们在数字时代的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础。《报告》数据显示,在概念辨析方面,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支付、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概念的判断准确率分别达83.6%、62.5%和54.2%,反映出对前沿信息技术基础概念的认知能力在不断拓展。在数字技能掌握方面,受访者掌握的操作智能手机、使用网络支付、使用语音或视频聊天等数字设备基础操作技能的占比达68.8%,比2023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掌握的文档编辑、收发电子邮件、编辑音视频等数字工具和软件使用技能的占比达53.9%,比2023年提高17个百分点,数字技能正从少数人的专长变成多数人的基本素养。
四、数字化生活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数字技术在生活服务中应用的普及度和便捷度,是衡量人们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标准。从《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变化,在线上缴费服务方面,95.6%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线上缴费服务,其中线上缴纳电费和水费的受访者占比最多,分别达88.0%和73.4%。在数字交通服务方面,78.5%和74.4%的受访者对公交、地铁扫码支付和交通信息实时推送服务表示满意,比2023年分别提高2.9和0.7个百分点。在数字医疗服务方面,78.6%、71.9%和67.2%的受访者使用过线上缴费、线上查询检验报告和线上预约挂号服务,比2023年分别提高7.4、8.4和7.3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化生活服务正深刻改变和创新生活方式,有效节省了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提供了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不断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新期待。
五、信息服务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
信息化发展的包容度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需要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产品的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更好融入和拥抱信息化浪潮,真正实现不让任何人在数字时代掉队。《报告》数据显示,86.3%的受访者表示本地社区(村委会)组织开展过针对老年人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讲、网络安全讲座等活动,73.7%的受访者表示在政务大厅、银行、医院等场所有专人指导老年人操作自助设备或帮助线上业务操作,比2023年提高9.6个百分点。从数据中可以感受到,社会对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发展的共识不断增强,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数字化生活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让大家共享数字生活发展成果。
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成效明显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2024年,《“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方案》印发,重点整治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存在的过多过滥、多头填报、建设不规范、功能异化等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公众给予积极肯定。《报告》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存在“强制要求下载使用或推广政务APP”“要求必须定期在APP上进行签到打卡”的占比分别为19.5%和9.6%,比2023年下降26.5和18.8个百分点;对于政务APP仍存在的问题,受访者反映集中的是“政务APP数量多,但功能单一”“政务APP功能类似、重复”等问题,占比分别为46.2%和41.1%;在关注过政务新媒体的受访者中,近80%的受访者对“内容更新频率快”“发布的内容质量高”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
七、群众网络安全意识不断提升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是人民群众畅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网络安全进基层、网络安全线上知识竞赛、网络安全微视频征集、网络安全“媒体行”“专家行”“公众行”、网络安全大赛等丰富的活动,以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升。《报告》显示,有71.5%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网络安全知识,56.7%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本地网站、电视、电台、公共场所等投放的网络安全宣传公益广告获取网络安全知识,分别比2023年提高14.3和5.1个百分点。在网民建议中,提升网络安全、破除“信息茧房”、严防电诈、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等成为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反映出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
八、企业信息技术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是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载体。2024年,网信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对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研发热情和投入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企业中,研发人员占比超10%的受访企业达77.2%,比2023年上升1.7个百分点;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超5%的受访企业达71.9%,比2023年上升2.5个百分点;32.3%的受访企业表示全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50项;90%以上的受访企业表示开展过前沿技术相关研发工作,其中74.1%和59.9%的受访企业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列为重点研发方向;在营收规模为10亿~100亿和100亿以上的受访企业中,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比例分别达40.0%和37.1%。这些数据显示了我国网信企业展现出来强大的创新潜力,将在推进网信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九、信息化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信人才队伍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报告》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育和引进,超60%的企业为员工开展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方面的培训。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企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应用创新,围绕信息化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报告》数据显示,55%的企业表示缺乏信息技术开发与研究类型的人才,比2023年上升5.4个百分点。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企业对于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实际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全面深化网信领域改革、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查,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活实践,更以生动、可感的方式展现出人们对信息化发展的感受和期待,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为谋划推进“十五五”时期国家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作者:安茂波、袁新,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