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1年11月25日)

新华社总编辑、党组副书记 傅华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中,我们相聚广州,共话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伟大荣光中,前不久,新华社迎来了建社9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高度评价光辉业绩,充分肯定新华社90年来的业绩、贡献,对新征程上新华社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贺信为互联网时代国家通讯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华社从烽火硝烟中诞生,在艰苦卓绝中成长,于时代大潮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史的一个缩影。互联网时代,我们积极挺进主战场,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新华网日均覆盖人数超过4亿,新华社客户端下载量3.5亿,海内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用户总规模超6.7亿,有力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本次论坛以“发展与秩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为主题,我期待与各位嘉宾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在网络空间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这里,结合新华社网络传播实践,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一是要始终聚焦核心,全力奏响新时代主流舆论强音。

无论新闻信息生产模式、产品形态、传播手段如何变化,媒体固有的政治属性不能改变,正能量这个意识形态工作的总要求不能动摇。主流媒体作为举旗定向、引导舆论的关键力量,必须始终坚持生产正能量、谱写主旋律,在众声喧哗中定基调、思想激荡中立主脑、人流涌动中树标杆。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宣传是舆论引导的逻辑起点、零公里处,只有做好总书记报道,才能奠定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石,才能持续奏响筑牢核心意识的强音。中国故事,必须从总书记讲起。讲活总书记故事,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中国文化故事就随之活泼、生动起来,我们就能在信息交流之外,与世界进行思想互动、文明对话、心灵沟通。当全世界都读懂习近平,真切触摸到总书记的“平常心”和天下情怀,中国在他们心目中,就一定可信、可爱、可敬。总书记报道必须面向网络,面向全世界。今年以来,新华社推出的全网浏览量过亿产品超过200组,实现了全球传播、全球响应。

二是要善用网络之利,努力让全世界聆听中国声音。

“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是激励一代代新华人砥砺前行的宏伟目标。当前,新华社已构建了全球体系,实现了全球采集,下一步要实现全球到达、全球反馈,做强与“中国体量”相匹配的“中国音量”。不断完善全媒体传播矩阵,推进发稿线路、终端平台和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建设,让优质内容更加畅通、更加高效地抵达全球受众。积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今年以来,一批特色鲜明、用户喜爱、影响力强的“网红记者”脱颖而出,达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虽然遭到西方持续打压,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总粉丝量超2.33亿,影响力依然逆势上扬。

三是要坚持科技赋能,始终站在媒体融合发展最高处。

信息化把国家间的竞争引向了新的阶段,要看谁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大势,谁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新生产力发展方向,谁能更好地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大力探索、积极适应新生产力发展方向,努力保持对媒体融合技术路线的前瞻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技术预见、技术储备能力,抢占全媒体时代技术高地。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有效转化,以技术放飞灵感,以创意激活美学,实现“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完美统一。新华社正在建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体系,聚焦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传播全流程应用,瞄准5G融媒体生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是要敢于亮剑发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美西方的遏制打压变本加厉,舆论攻击一刻未停,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我们必须把对美西方舆论斗争作为长期重要任务,敢于亮剑、勇于交锋。要见招拆招、打好遭遇战,针对诽谤抹黑做好反制回击,批驳谬论、澄清谣言。要破立并举、打好主动仗。同时要注重交流、扩大朋友圈,加强文化传播,广泛争取人心,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砥砺前行续写华章。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让我们携手深化合作,加快融合发展,共同推动中国网络媒体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