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00后”,具有先天的网络基因,是互联网行业发展主力军。如何激活这“一池春水”?四川有了新动作。

近日,一场集中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委网信办与三所高校、地方法院签署联合培养网信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建网信方向专业,培养一批网信事业发展亟需的产学研综合型人才,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房方,四川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梁斌,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校长余敏明,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艳秋,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宁方伟、黎召阳出席签约仪式。省委网信办相关处室、三所高校相关学院、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成都互联网法庭)相关负责人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紧紧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内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联合培养网信人才为切入,以高质量网信人才引领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使命。

让我们更加强化政治引领、统筹谋划。用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重要手段,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整合各方力量深度联动协作,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平台等各重点环节深入研究,科学提出目标原则、整体方案和实施步骤,推动协议内容落地落实。

让我们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多元共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联合培养网信人才全过程,以“事业共同体”理念为牵引,探索平台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多主体育人机制,为人才培养匹配充足要素保障。坚持政策牵引和价值驱动,推动网信人才培养工作投入者、参与者成为获益者,形成“培养网信人才、促进网信研究、带动网信产业、推动网信事业”闭环运行。

让我们更加聚焦前沿需求、融合跨界。联合培养网信人才需要统筹考虑时代、人才、社会等各方需求,将精品理念融入到专业学科建设、培养方式改革等各个方面,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推进、高品质运行。联合培养网信人才需要突出“新”和“融”的重要特点,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克服本领恐慌,推动相关学科门类融合跨界,相关方面协同育人。

在“产”字上做文章

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基础上,省委网信办以互联网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一是探索搭建三种不同方式的产教融合平台。省委网信办整合高校、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以开放、合作、共建、共育、共享的理念,与四川大学共建网信方向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与四川师范大学相关学院申建政企校合作的网信方向省级重点实验室、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建四川互联网产业学院。

二是鼓励行业领域企业共同参与。深化产教融合是支撑我国网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省委网信办与三所高校搭建联合培养网信人才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企业以实训基地、技能大赛、产业导师、项目制教学等方式共同参与,促进网信人才教育和网信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推动网信人才、网信科创与网信产业闭环良性发展。

在“学”字上求突破

网信领域内涵丰富,具有专业兼容性强、跨领域学科广的特点,这也要求网信方向专业设置有别于传统专业学科,突出创新性、专业性、融合性。

一是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建网信方向专业。省委网信办根据中央关于网信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立足当前网信人才紧缺的现实需要,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以新闻学、心理学、法学等文科学科为基础,跨学科建设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心理行为与研究、互联网法治等专业,实现2021年度网信方向研究生培养;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以现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区块链等理科学科为基础,跨学科建设网络舆情管理、智慧治理等专业方向,实现2022年度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

二是创新学科建设与培养体系。省委网信办与三所高校达成“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网信人才,为工程技术叠加社会治理、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共识,通过精准调研、借鉴国内外经验、组织学界专家论证等方式,组织三所高校编制网信领域学科体系、培养方案、教材设置等,创新网信专业培养模式及孵化师资队伍,推动全面建立网信人才概念定义、职业职称、岗位评价、就业服务、质量管理等知识谱系。

同时,省网络治理研究中心、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成都互联网法庭)、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签订联合培养互联网法治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协议,整合三方优势资源,突出实训与教学相融合,在师资课程、教学案例开发、专业实践、互联网法治宣传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实现以人才培养为主导、以实践实训为主线、以提升业务为主体的实务型互联网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在“研”字上下深水

积极深化“产研训融合、政企社协同”效能机制,在“研”和“协同”环节下深水找出路。

一是推动成立民非组织研究院。按照民政厅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备案程序,省委网信办推动四川师范大学、奇安信、中移在线等高校、互联网企业牵头筹建研究院,涵盖网络安全、信息内容、青少年网信启蒙和媒介素养、网络直播教育研究等多个热点领域,对网信领域新职业新岗位新业态进行学科体系科研孵化,为未来网信领域学历人才培养建立内容体系和大纲依据。

二是推动网信领域相关产业知识技术转化。组织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社会资本建立培训内容教案开发机构,推动互联网产业知识技术和技能标准向教案、教材、教员、教学活动转化,进一步把互联网科技企业吸引进来,把行业优秀资源力量统合起来,形成网信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和持续活力。

在“融”字上谋创新

“融”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强调要素整合构建科创共同体。省委网信办在前期产学研探索基础上,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叠加构建,编制了四川网信人才发展“十四五”创新示范项目,确立了“打造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打通网信人才职业学历通道、建成体系化正规化产业化新型互联网学院”三阶段发展目标,实现“打通网信人才学历通道,建立网信人才职业标识,探索网信人才培养路子”目标任务,切实解决网信事业人才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