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历史建筑南京大楼,

如今有了一座1:1“活”的数字孪生大楼。

如果游客在南京大楼打开窗户,

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

那么,南京大楼数字孪生系统

就会第一时间检测到高空坠物隐患,

自动向店内保安手环告警……

为了让数据管好楼宇,上海“一网统管”平台开启了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一次探索性合作。

南京大楼作为上海市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的首个试点单位,在多种先进技术的辅助下,打造了“活”的大楼数字孪生系统。这是上海以一栋楼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对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的最新探索与创新实践。这不仅是上海进一步探索夯实街镇村居等基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是城市智能体在上海落地的首个创新场景。

“实时体验”:大楼也有数字生命体征

“系统相当于实时为南京大楼‘体检’,并输出综合报告。”华为上海云与计算业务部总经理张英梗介绍,以劝阻游客开窗探物为例,数字孪生系统可第一时间检测到开窗行为所带来的隐患,大楼生命体征受影响而自动向店内保安手环告警,当保安前往现场处置后,数字孪生系统随即显示窗户关闭,大楼生命体征随之恢复至健康状态。此外,该系统还在客流预警管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运行中展现良好的应用效果。

为了构建系统化的数字生命体征,大楼内共部署了80套传感设备、170部摄像头,并开发了50多种AI智能算法支持以生命体、有机体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目前,南京大楼数字孪生系统接入的数据已涵盖政府业务、物联感知、视频AI、人流热力、保洁消杀、环境数据、地铁运行、地下管网等多种类型。

例如,消防安全是市场主体管理的重中之重,南京大楼内部有众多会议室、电梯间等封闭区域,存在由吸烟、线路老化等引起的消防隐患,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能及时识别并产生告警,利用手环通知店内保安前往现场处置。

南京大楼是南京路步行街的重要商铺,也承担着门前管理责任,包括维护市容市貌,制止共享单车违停、堆物等,如今大楼数字孪生系统能智能识别这些场景并推送告警给保安,以便第一时间处理,完成闭环。

数字治理:从“一栋楼”到“一座城”

“‘瓷器店里抓老鼠’这句话最近很火。那么,我们到底生活在怎样一个‘瓷器店’里?”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列举了一串数字:上海有近2500万常住人口,全市每月出行3天以上的车辆有765万辆,24米以上高层建筑1.5万幢,轨道交通工作日客流量超过1100万人次,地下管线达12万公里……

徐惠丽说,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和一般的技术手段,很多问题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构建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大平台上,科技赋能管理,正在有效解决疫情联防联控、资源调配、经济秩序维护、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诸多问题。“数字治理,正在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如何定义“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认为,以商用大楼公共空间为“最小单元”,既有利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又不至于小到侵犯个人隐私。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南京大楼是一个开始。通过剖析“大楼”这个城市最小管理单元,上海正在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主体有机联动的城市数字治理新道路。在这种创新模式下,“一栋楼”还将扩展到“一条街”“一个区”“一座城”,上海将打造成为完整的数字孪生城市。

未来,多方将携手打造100个上海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发展100家城市数字化转型伙伴,从城市数字化治理切入,带动经济与生活数字化,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