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杂志社主办,光明网牵头24家主流网站平台承办的“我家的故事——脱贫攻坚奔小康”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近期落幕,本次活动共征集作品超过5.3万部,累计播放量超22亿次。经专家评审和网友投票,最终评选出机构获奖作品和网友获奖作品各20部。“网信中国”带您走进这些优秀作品,共同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事业的进展和成就,倾听网民身边扶贫脱贫奔小康的鲜活故事。

今天,为您展示机构作品:《39岁校长扎根贵州山区小学19年:以校为家,村民把他当自己娃》《寻味农家》《脱贫路上丝绸、修路和荣誉村民的故事》。

《39岁校长扎根贵州山区小学19年:以校为家,村民把他当自己娃》

贵州台江,田腾在方召镇工作了19年,一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他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继续完成学业,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学习条件……2019年1月,他荣获2018马云乡村校长“新乡村教育家”称号,获奖之后学校得到了30万的实践基金,用于建立马云乡村少年宫,少年宫于2019年国庆节建成,孩子们在里面通过VR等新技术手段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外面的世界。

《寻味农家》

陕西佛坪县位于秦岭南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有厨师手艺的代辉,开办了代代红农家乐。虽然现在生意红火,但是由于贷款压力、孩子上学等原因,开办之初,全家意见不一,僵持不下。母亲的坚持,全家的付出,农家乐逐渐步入正轨,越来越好。近年来,佛坪县大力发展旅游扶贫,截至目前,本地旅游产业已带动510户1728人脱贫。

《脱贫路上丝绸、修路和荣誉村民的故事》

故事一:鲁山柞蚕丝绸始于夏朝、兴于唐朝曾被列为贡品踏上“丝绸之路”。如今。断产近四十年的传统织绸工艺重新焕发生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成为“脱贫神器”。近年来,鲁山县大力扶持柞蚕养殖,柞蚕养殖面积逐步扩大至十多万亩,初步形成规模化、一体化柞蚕养殖体系,在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的同时,“织出”一条幸福的路。

故事二:陕西省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山脉纵横,交通闭塞。山体在雨水的冲刷下,泥石流、滑坡频发,可这条几十里的山路,却曾是镇巴人走出大山的必经之路……“遇山开路,遇水搭桥”,截至目前镇巴县129个贫困村退出、5544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4.11%下降至0.82%,成功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

故事三:退休干部李传忠和易安辉同志为帮助家乡脱贫,开创“荣誉村民”模式。食药两用又及易栽种的木槿花作为当地支柱产业,成为了“荣誉村民”模式下的明星产品。此外,双江村还种油茶、养蜂蜜、发展“生态安全食品+荣誉村民”模式,一系列扶贫项目落地,贫困户找到了施展的舞台,村民的收入节节高,目前全村367户1365人,只有5户16人尚未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