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构建“科技+”五大扶贫模式,发挥科技力量参与扶贫协作。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已有800余家企业在北京对口扶贫协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1300余家,共涉及投资1400余次,投资金额达850亿元,解决建档立卡户就业及贫困人口增收累计超过百万人。

24岁的洛桑卓玛家住尼木乡尼木村,原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的经济来源全靠几亩地和平时打临工维持。五年前,中关村企业德青源与当地合资建立西藏德青源扶贫产业基地,优先雇佣当地贫困户,以产业助力当地脱贫。每天在包装流水线上分拣鸡蛋,洛桑卓玛每月收入5200元。

德青源等中关村科技企业通过“科技+农业”的扶贫模式,有效促进了受援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关村构建起“科技+”五大扶贫模式,在“科技+消费”“科技+农业”“科技+医疗”“科技+教育”“科技+旅游”方面精准发力,助力扶贫协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西藏拉萨地区,结合高原农牧业、数字经济、文物保护、节能环保等领域实际情况,支持德青源藏鸡养殖、升哲科技城市级智慧消防预警服务、洁绿科技净土生物有机肥加工厂等项目建设;在青海玉树州地区,结合当地远程医疗需求,推动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支援建设了玉树州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平台项目;在新疆和田地区,支持秋实农业天然肠衣和羊源肝素钠生产、高能时代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建设,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此外,在河北张、承、保地区,结合当地农产销售、休闲旅游、科技冬奥、创新发展等需求,支持美菜网“美菜SOS精准扶贫全国计划”、字节跳动“山里DOU是好风光”涞源项目、亿华通国内首条半自动化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项目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在内蒙古自治区,结合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薯都建设规划、现代养殖业等实际需求,支持推动大北农生态养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快手首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普析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研发制造”项目、同方智能制造(乌兰察布)产业基地等项目合作。

据悉,未来,中关村管委会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扶贫,组织中关村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精准对接,研究推动受援地与中关村产业链嫁接融合发展。(记者 王斌)

(原标题:中关村“科技+”扶贫惠及人口超百万 在农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精准发力 助力扶贫协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