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以信息化为重要载体,助力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彰显了精准便民服务、医疗资源下沉、全程透明监管和支撑疫情防控四大成效。

精准便民服务

坚持以“互联网+”提升群众医疗健康服务体验。一是指导和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提供网上预约挂号8308万人次,线上支付1.34亿人次,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1.23亿人次。二是建立全省统一的服务平台“天府医健通”,提供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报告查询、健康科普等服务,已接入二级以上医院223家,总访问浏览量3300余万人次,累计提供在线服务145万人次。推动电子健康码在医疗就诊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全省发放电子健康码3059.3万张,45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扫码就医”服务,占全省65.2%。三是推进医保在线实时结算,已在上百家医院实现医保在线结算。推动省医疗保障局出台四川省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试行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省人民医院开通了全国首家指静脉医保支付系统,实现“刷手指”结算。

医疗资源下沉

以互联网手段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服务群众。一是大力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建成153个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22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三级医院和88个贫困县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开展远程会诊115.4万人次,远程影像诊断576.4万人次,远程心电诊断311.8万人次,促进了大病患者县域内治疗。二是依托实体医院发展互联网医院,全省共建成48家互联网医院,累计提供网络咨询、网络复诊和电子处方等服务95.8万人次。三是推进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服务。实现健康一体机等移动服务终端与全省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家庭医生只需携带一部移动终端,即可走村入户实时采集和上传服务信息,群众在家就可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在线注册家庭医生9.2万余名,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300万人次,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193万份。

全程透明监管

省级医疗“三监管”平台建成并运行以来,已完成20个市州市级平台的下沉部署。省、市两级监管平台先后接入医疗机构7130家,包括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绝大部分民营医院,基本实现省、市、县、乡监管全覆盖。医疗“三监管”制度实施以来,仅省级医疗“三监管”累计采集分析数据64.66亿余条,筛查问题线索46.31万条,整改不规范医疗行为4.28万余条,有效实现了对医疗行为的监管,被评为2019年全国医改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支撑疫情防控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有关优势,助力疫情防控。一是紧急研发上线“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卫生应急调度管理平台”,为全省紧缺医用物资及时调配使用、防控信息服务跟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线监测管理全省217家定点救治医院的医疗资源状况、5697家医疗卫生机构防疫物资情况。二是利用远程医疗开展精准救治。统筹调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会诊运行机制,累计完成重症、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143次,与中日友好医院完成国家级远程会诊4次,为援鄂医疗队开展远程会诊和技术指导70余次,为省内医疗机构远程教学培训180次。三是线上服务降低风险。疫情期间,在“天府医健通”平台开设疫情防治专区,提供在线医疗咨询、居家观察指导等服务,引导患者减少到医院就医,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四是开展5G试点应用,在凉山州悬崖村、昭觉县尼地乡,开展“健康扶贫”5G智慧医疗试点;省人民医院使用机器人对院内进行消杀;成都市公共卫生中心启动机器人为隔壁病区送餐。(四川网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