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民生,互联网保障民生基本所需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在2020年上半年全国上下集中主要力量抗疫情稳经济的同时,互联网新模式、新技术也在后方全面发力,配合各项政策举措织牢民生保障网。一是保障民众生活无虞。在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下,线上买菜、无接触配送等应用服务层出不穷,电商平台和传统零售的线上线下融合加快,生产、流通、销售数字化程度加速提升,各类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为保障商品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强大支撑,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不受疫情影响。二是纾解民生焦虑情绪网络社交、网络新闻等互联网应用加速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共享;舆情地图、疫情风险等级查询、智能辟谣等智能化的信息发布,也进一步压缩了信息真空和谣言的出现,缓解了广大群众的焦虑情绪。三是便利民生服务。受疫情推动,用户线上使用习惯进一步养成,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购物、网络娱乐、在线医疗、网络金融等互联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消费方式,帮助人民群众实现“隔而不离”,足不出门享受生活便利。

稳居民就业,互联网助力守住民生之本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我国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互联网平台经济下的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正在成为支撑就业的重要力量。一是线上招聘、培训等网络应用助稳岗扩就业。2020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创新招聘手段,把招聘会“搬到”网上,无接触招聘会、无接触双选会、无接触面试等为毕业生和就业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线上培训通过为就业者提供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档”,企业职工技能“不落伍”。二是共享模式保障灵活就业上半年在疫情推动下,互联网公司和餐饮等企业之间通过自行调配人力资源解决特殊时期的用工效率问题,灵活用工模式进一步发展,相关企业也随之开发共享用工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升供需对接效率、稳定社会就业。三是新模式催生新岗位新职业网络直播、网络营销、网上外卖等新模式创造了数据标注员、送餐员、网络营销师、小程序开发员等新的就业岗位。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招聘用户规模达1.12亿,占网民整体的12.7%。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类的岗位总数猛增,比2019年增加近13万个;截至2020年6月15日,直播行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上涨大约134.5%。

助扶贫攻坚,网络扶贫工程成果斐然

2016年以来,中央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2017至2020年连续四年印发实施年度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每年召开网络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疫情背景下任务更显艰巨。2020年上半年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网络扶贫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一是网络覆盖为农村提供泛在接入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数据显示,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已累计支持超过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和数万个4G基站建设,其中约1/3的任务部署在贫困村;截至2020年6月,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2017年的不足70%提升到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二是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乡村数字经济成为脱贫致富重要抓手。电商是新型经济体,更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在疫情冲击下,电商平台积极推进消费便利,利用直播模式为电商扶贫注入新活力。县长、村干部直播带货成为新气象,实现了“造血式”扶贫。2020年上半年,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达1937.7亿元,同比增长39.7%,其中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684.8亿元,同比增长13.3%。三是网络扶智积极推进,在线教育网络培训提高农村网民专业技术能力。“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疫情期间,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人次数达到20.73亿,访问人次达到17.11亿,为农村地区的学生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