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浙江省经信厅积极履行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会同省级有关部门,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深入实施“五年倍增计划”,积极推进“三区三中心”和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终期评估,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中有哪些突出经验做法?一起来看!

强化创新引领,着力培育壮大数字产业

一是抓科技攻关。全力推进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梳理一批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急用先行”和前沿技术3类清单进行联合攻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95%。

二是抓新兴产业培育。组织实施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产业提升行动,努力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获批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杭州区块链发明专利数量居全国第三。

三是抓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与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电科等战略合作,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127个数字化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3192亿元,华为鲲鹏、龙芯智慧、中芯(绍兴)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浙江。

四是抓龙头培育。对数字经济百家重点企业逐一落实帮扶制度,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全省数字经济超百亿元企业达25家,14家企业入选全国电子信息百强榜(居第2位)。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跃居全国第3位(提升2位),软件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3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9.6%,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强化融合带动,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撑,构建了“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进集群、进园区、进企业,培育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5个,接入工业设备约20万台。持续深化企业上云和深度用云,上云企业已超35万家。实施“十百千万”智能化改造工程,累计在役机器人达8.9万台,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14家,认定数字化示范(试点)园区101个,助力企业加速从“制造”向“智造”转型,产业数字化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一。

二是全力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焕发蓬勃生机,新型贸易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秘书处落户浙江,跨境电商综试区总数达到5个,居全国第一,网络零售额约占全国的17%;深入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设,移动支付笔数增长44.4%。

三是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建成益农信息社23756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9个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强化数字赋能,着力提升数字治理水平

在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掌上办事”“掌上办公”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与应用,在交通、平安等领域的应用更是引领全国,建设经验逐步向省外、海外推广。围绕治理数字化转型,初步建立了以应用场景为突破口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努力打造数据供应链,大数据应用指数全国第一。特别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防疫战中,广大数字经济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研发并推广各类智能防控、远程办公、智慧医疗、网络教育等产品,全省生产全自动和个体用红外测温设备分别占全国的83%和23%,在服务精密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浙江省首创“一图一码一指数”更是树立了数字化战疫新标杆。

强化优化升级,着力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去年浙江省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省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总带宽从260G增至560G。积极推进根镜像服务器、云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省累计建有各类数据中心190个。率先制定并实施5G+行动,加快推进5G商用,建成交付5G基站15770个,开展场景应用140多项,应用数量居全国前列;积极推动IPv6规模部署,覆盖用户达9269万户。积极推进传统设施智能化改造,发展物联网用户1.19亿户,实现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全覆盖。

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经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一号工程”越来越成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下一步,浙江省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努力在“新设施、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等四个新上抢占新机,再创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浙江网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