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贵州实现“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5%”目标时间越来越近,贵州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陆续派出工作组前往各市(州)、县(区)督查指导,记者从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自2006年启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如何实现优质科普资源的普惠共享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信息化在新时期科普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贵州省科协近年来围绕提高硬件建设水平、提升软件使用效率、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三方面,积极有序地推进贵州省科普信息化发展,成为提升贵州公民科学素质,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新动力,多项科普指标排在全国前列:贵州在2019年全国“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中全省参赛人次达到了307万,位列全国第3名;目前全省科普信息员队伍已达23.2万人,从全国排名第29位上升第4位。

这是数字驱动变革带来的技术进步,推动新的科普工作格局形成:贵州科普阵地不断延伸扩大、科普载体接连涌现、覆盖人群越来越广泛、新应用使用频率逐年增高。

“贵州已经构建电脑网络、电视、科普e站、手机四位一体的大众化科普传播新平台。”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省科协科普部副部长王利波介绍,着力于借助新媒体、运用新技术开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一幅资源数字化、渠道网络化的数字科普成果长卷徐徐展开。

启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行动以来,贵州科普工作顺应社会信息革命潮流,指明方向、把握趋势,谋划信息化发展蓝图,促进传统科普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顺应社会发展。

自2016年以来,全省共建科普中国e站1203个,分布在社区、乡村、校园,遍布全省88个县(市、区),部分地区已实现了所辖乡镇街道全覆盖,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推动实施互联网与科普和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信息化建设贯穿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行动始终,拓宽传播渠道、搭建网络空间、开辟全新阵地,以信息化驱动科普工作现代化。

在2019年第二轮“贵州公民科学素质学习”微信小程序学习活动中,贵州积极组织、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参加人次达1483万,人数井喷式增长,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提高科普时效性、满足个性化、扩大覆盖面。

科普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优化升级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得到有效建设管理,共享普惠的数字红利加速释放。

2019年11月13日,《科普中国·贵州版》正式开播上线,300万IPTV用户可以观看《科普中国》精彩的科普节目,方便快捷的智慧应用多元衍生,数字管理开发运用贴合实际,访问人数不断攀新高。

不同于以往普及科学知识主要利用传统手段,科普信息化载体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渠道,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

“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启动于2010年,以“贵州数字图书馆”为平台,使全省公众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庞大的科学信息资源,十年来参与活动人数节节攀升,2019年活动成效测试平台访问量达1.23亿人次,在线成效测试答题535.6万人次,科学思想的传播、科技知识的普及覆盖人群越来越广泛,从青少年到中老年,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行业群体。

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科普工作,通过打造智慧科普,资源数字化管理、信息网络化传播,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切实实现了优质科普资源的普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