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3月18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指出,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再上新台阶,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有哪些有益尝试?一起来看。

“互联网+教育” 输送优质教育资源

姚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做实验。

看着屏幕里上海援藏教师姚雪青的直播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二中物理教师索朗拉姆的心里满是疑问。不过,一堂课听下来,她的顾虑慢慢打消了。“实验巧妙,师生互动非常好。”索朗拉姆边听课边赞叹,她没想到,学生们很快适应了互联网教学。

几个月前,姚雪青给日喀则各县中学上了一堂物理直播公开课,主题是压强。授课之前,他已经把资料视频链接发给学生预习。“气球上压着板子,依然完好如初,如果换成针那一碰就破,这就是接触面积导致的压强不同。”姚雪青在视频里生动地讲解到。学生课前已经看过资料,所以他们接受起来也很快。姚雪青很欣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这种改变将会使他们有能力去从事更复杂、更多样的工作,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

多年来,西藏推行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截至今年1月,西藏已有38.9%的学校实现智慧教育覆盖,并计划今年内实现“互联网+教育”中小学校全覆盖。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东勃发现,很多山区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从未离开过居住的村庄和乡镇,“网络让孩子们有勇气走出大山,有能力拥抱未来,进而有了更多‘断’穷根的可能。”

广袤的青藏高原之上,横架起一座互联网之桥。信息汩汩流动,跨越山川,带来无限可能。

大学生村官直播 助农带好货

“盐水鹅是我们六合的特色产品,通过我们的直播间购买,这份4斤左右的盐水鹅,打8折,包邮……”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雄州街道大学生创业园的一间直播室内,钱仓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强脱掉工作服换上干净整洁的衬衫,干起他的新农活——“直播带货”。

受疫情影响,不少农产品出现滞销,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周强越发意识到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的重要性。如何让村民跨出直播第一步?农产品如何定价、包装、售后?他们要如何介绍自家农产品的优势?目前,周强正在带领钱仓村村民一起探索“直播带货”,让更多人“接得住”电商这项新技能。“我们正在编制村级行动计划,打造一个统一的直播平台,聚拢粉丝和流量。此外,今年还要培训300位职业农民,让他们足不出户在田间地头就能推销农特产品,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周强说。

在决胜小康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大学生村官们正以勇毅的担当、开放的思维、信息化的手段,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城归”返乡创业 建设美丽新农村

在湘西十八洞村,施林娇(左)与其他两名返乡大学生一起讨论视频拍摄计划。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夏日的十八洞村,蒙蒙细雨中的苗寨清新洁净、安宁祥和,来来往往的村民、游客脸上写满喜气,村子里展现出一派旺盛的活力。红色旅游、特色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殷实,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说起村里的致富能手,村支书施金通如数家珍:从浙江回乡创业开办特色民宿的杨正邦,带领留守妇女成立苗绣合作社的石顺莲……这当中,更少不了年轻人的身影。

24岁的施林娇长相靓丽,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位苗家阿妹童年时感受过十八洞村的贫穷和闭塞,一心要走出大山。2015年,她成功考入浙江音乐学院,毕业后也有了安稳的工作,收入不错。已经“走出去”的她,却在2020年初毅然返乡创业。是什么让她改变了主意?思乡,让她情动;精准扶贫政策下,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前景更让她心动。返乡的施林娇,选择了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作为创业方向。她和村里两位返乡创业大学生施志春、施康一起,组成“三小施”组合,一边用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和直播,将十八洞村的青山绿水和生活巨变介绍给更多网友,一边建立自己的电商渠道,替乡亲们直播带货,销售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品。

“三小施”的故事,只是三湘大地上无数青年返乡创业、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随着产业根基的日益巩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十八洞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智慧教育,助农直播,返乡创业……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每个人都在为收获幸福生活而热情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