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撑起了一片天”,缓解了疫情的影响,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不仅有助于让“漫步在云端”的新技术更快落地应用,让“孕育于数字”的新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释放,也有助于让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活跃,让数字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健。

新技术更快落地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推动面向个人用户的互联网科技服务逐步面向各行业生产领域,特别是向制造业渗透,构建以工业物联为基础、以工业大数据为要素的工业互联网,推动形成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互动方式和规则,形成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描述人类活动的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数据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新要素。

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数据能否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取决于数据收集、存储、计算、分析、开发利用及智能化的能力。数据只有经过大数据技术处理转换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所以,数据要素不能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支撑实体经济运行的各种数字化基础设施之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基础,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实现手段,营造数字产业的生态环境。

数字经济下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和服务都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等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构建以数字为基础、网络为支撑的数字经济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大量新生产要素,是我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

新需求更大程度释放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动,包括铁路、公路、航路、水路等;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在“网”上流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最突出的功能是支撑数据收集、存储、加工与运用,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成为数字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作用。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把涉及数字收集、存储、分析、运用的相关产业联成网络,使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生产者信息可即时对接,聚合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极大突破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大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带来全球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为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及其运用创造条件。同时,新型基础设施服务的产业越多、集聚的数字资源越多,其外部效应就越大,新需求也将得到更大程度释放。数字基础设施的外部效应和用户效率提升的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和参与,最终带动国家经济体系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引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活跃

按照传统工业化理论和工业化水平衡量标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成本提高导致的生产率降低和结构性减速规律也已显现。在这一关键阶段,新科技革命催生的数字经济为“再工业化”明确了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沿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条路径引领产业变革,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产业不仅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还包括应用数字技术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来的改变,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建立在新型基础设施之上的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式,能够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创造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办公助力复工复产,云商业云服务便利社会生活,智能制造加速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新基建”的有力支撑。总的来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突破产业结构服务化造成的发展减速,又可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并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驱动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基建”,搞好“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政府部门要有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要用好市场的力量,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充分释放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儿和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