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数字经济+乡村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

智能农业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村电商为农村群众搭起方便商品买卖的“致富桥”,电子政务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便利的办事服务……数字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带来了美好生活,也留住了绵绵乡愁。

无人驾驶收割机与无人驾驶卸粮车联合作业

数字乡村活力倍增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近年来,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服务和赋能数字乡村的发展,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着乡村的发展道路。  

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一组数据告诉你!  

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55亿,较2018年底增长3308万。

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全年净增1736万户,总数达1.35亿户,比上年末增长14.8%,在越来越多基层村组,信号塔和光纤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支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在农村开花结果。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36.8亿元,增长31%。其中,肉禽蛋、粮油、蔬菜的增长较快,增速均在70%以上。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到277.5亿元,增长13.3%,比全国网络零售增速高14.1个百分点。

政策红利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提出并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主要部署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等十项重点任务,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互联网+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2019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

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  

这些都为我们更好建设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力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的路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这是2019年7月27日在都督乡梁桥村拍摄的“电商扶贫+乡村旅游创业一条街”(无人机拍摄)。当日,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都督乡梁桥村的“电商扶贫+乡村旅游创业一条街”开街。此举旨在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集中展示销售,打造独具特色的山货集市,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多措并举求实效

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更好建设和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更好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亦能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完善乡村产业体系。农业物联网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农村电子商务能丰富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也能促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涉及面宽、工作量大、事务繁杂,需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两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数字乡村建设可促进各地大数据精准扶贫平台的建设,有助于电商扶贫的更好实施。

切实改善乡村金融环境。金融“活”起来,乡村振兴就可以“活”起来。要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门槛,引导农民熟悉手机银行、金融工具的使用方式,提高农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