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的价值创造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知识、智能科技、青少年。知识作为连接人类与自然、客观与主观、认知与实践的纽带,是人类理解与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智能科技则拓展了人类的身体、头脑、技能、工具,使得其创造力成倍增长;青少年则是当代社会中最具有创造活力的人群。三者结合,能够带来具有无穷潜力的众创型知识平台。

“众创”,指“人(创作者)-机-人(用户)互动”可能实现“众创”,青少年是其中的关键行动者,而当前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众创型的知识平台。MIT媒介实验室的卡特里娜·齐泽克与威廉·尤里奇奥正在从事一个名为“集体智慧”的大型研究项目,关键词也是“共创媒体”,这一研究认为共创的三个要点是扎根社群、跨越疆界和算法驱动。

在当代中国,类似的现象层出不穷。无论是慕课平台、互联网教育,还是短视频社交平台、兴趣分享网站,都具有成为众创型知识平台的潜力。青少年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行动者,要以青少年为引擎打造众创型知识平台,需要着力建设四个方面。

10月11日至13日,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一位青少年观众在展区体验智慧课堂设备。图/记者 李晗 摄

要建设智能化的知识基础设施

在中国从工业社会型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中,智媒时代悄然来临。无处不在的光纤、Wi-Fi、人工智能以及先于世界部署的5G网络突破了信息储存与传输的天花板,并推动中国向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前进,向智能信息社会加速转型。

知识基础设施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既包括各级学校、研究机构、出版社、出版物,也包括知识系统、学科界限、评估体系;既涉及教育建筑,也涉及网络,还涉及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它是知识创造、传播、分享的基础。智能技术的发展重塑了知识基础设施的面貌,一个重要变化趋势就是打破界限,使之具有越来越强的容纳性。

以“学习强国”为例,它建立在移动传播、智能推荐、社交平台的互联网模式之上,本身又成为知识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整合了新闻报道、政务发布、慕课学习、基层组织活动等多种功能,也整合了文本、音频、视频和交互等多种符号形式,真正体现了智能技术带来的知识基础设施的容纳性。

要建设自主型的新教育模式

青少年正在从被教育者变成教育者,这极有可能是新教育模式的重要趋势。

青少年对世界万象满怀好奇心,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又极具创造力。在技术迭代日益加速的情形下,领军者的年龄重心下移已经成为现实。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地传输既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追求知识的创造与更新。如今,我们是否应该借助新智能技术条件,让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成为更强大的知识动力?

学校教育正在拓展自己的边界,“慕课”就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多媒体内容、翻转课堂、多重交互、时空异步使得学校教育获得了新生命。从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爱课程网”和“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到各所大学、各家网站的慕课,都启动了这种模式转变。下一步,它可能会允许主体异位,让青少年学生承担更重要的知识生产者角色。

青少年作为知识生产者,是众创型知识平台的应有之义。学校、家庭和教育者应该适时引导,善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超越知识与教育的传统线性传播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具备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自主创造能力的优秀青少年。

要建设开放性的社会分享网络

新时代的知识传播,其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在内容上塑造了包括科学、人文、体育、手工、自然、道德、美育、政治等在内的“百科全书式知识地图”,更是在形式上将短小精悍的故事、细腻入微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想象、感人至深的言语、见微知著的思维从书本和教条中解放出来。

要实现这种内容的广泛性,就需要社会分享网络的开放性。让社会个体、群体、主体加入知识浪潮,才能使之具有磅礴之力。

抖音成为青少年的聚集地,也成为知识分享传播的网络平台。要使它往更健康、良性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就需要社会各方的合力。2019年,抖音先后启动“非遗合伙人”“DOU知计划”“青椒计划”“DOU艺计划”“DOU说家乡美”等公益活动,参与者包括广大青少年用户,也包括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以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机构,以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文化守护者,以及科普机构、教育机构、地方政府、艺术团体等。其中“DOU知计划”2.0,推出知识创作者全方位服务方案,吸引更广泛的知识创作者通过短视频传播知识,从而构建广泛而开放的分享式社会网络。

要建设普惠式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打造以青少年为驱动引擎的众创型知识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知识普惠和可持续发展走向,践行正确的媒介观。在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和互动的同时,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设定知识范围、框架标准和新的文化参照系,并主动消解信息在解读与流通时经常处于的“霍布斯丛林”状态。

社会保障体系的首要方面是树立网络安全体系。2019年9月21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特设“青少年日”,致力于在网络园地中开展“护苗”行动。国家法规、技术保障、企业自律、教育者意识、青少年网络素养等方面多管齐下,方能确保青少年在网络中获得安全之地。

社会保障体系的另一个方面,是探索知识享有权的新形式。知识的分享和创造,不能仅仅沿用经济法则指导下的知识产权体系,更不能让它成为少数人牟利的新领地。如何重新界定智能媒体环境中知识的所有权、署名权、传播权和使用权?如何利用新技术使青少年创造者获得成就感、荣耀感,使得知识创造生生不息?这是值得探究的新话题。

只有以共享普惠为方向,进一步保障知识权力,才能防止纯粹工具理性逻辑的信息生产和分发,打造健康、正向、天朗气清的网络社区氛围,为青少年参与众创型知识平台提供保障。

总之,以青少年为引擎打造众创型知识平台,将为当代中国社会带来更丰沛的价值。

它对于青少年意义重大。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以人机关系为核心、塑造知识分享的社会网络,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分享日常生活中感知与想象的意愿,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建构社会关系和人际链接,记录美好生活的理想状态,编织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传递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智慧。

它对于社会发展也能作出贡献。5G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崛起,国家对信息基础的政策扶持,以及“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都意味着众创类型的智慧化知识平台将在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中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众创类型的智慧化知识平台将是未来内容的集散地,也将成为未来知识传播的“信息源”。尤其是围绕青少年“人-机-人”的互动模式构筑起的网络空间知识与文化众创平台,必将在社会价值创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张磊: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权益保护机制研究”[19YB09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