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乌镇举行。201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50年前,以引领全球网络空间高速拓展与成型的互联网正式问世;半个世纪后,人们需要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挑战,回答网络空间乃至全球将走向何处的关键问题。智能互联,开放合作,就是中国给出的答案,也是中国作出的贡献。

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乌镇举行,此次共有十五项科技成果在乌镇发布。图/记者 刘沁娟 摄

智能互联:人类面临新世界的基本属性

智能互联,是人类面临新世界的基本属性。半个世纪,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间,但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在50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地筑起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并正以空前的速度将人们熟悉的世界迅速数字化,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嵌套,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泛在互联的新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这轮信息技术革命最大的特点在于,深刻地与日常生产过程嵌套在一起,不仅仅是依靠炫目的实验室发明,更依靠与生产、交换、流通、消费过程的嵌套,推动各种技术创造的工程性应用。并且,兼顾先进性与商业可行性的应用,而非纯粹意义上的“黑科技”成为最终赢家。在这种发展的最前沿,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运用获得重大推动与突破,这种聚焦工程应用领域的推动和突破,让人们日趋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否准备好,未来人们生活的环境,必然包含一层由逻辑代码支撑的维度,而且,还得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这种智能化的相互连接,一方面揭示了更加广阔的运用前景,依托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生产、消费、服务、治理,都有可能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另一方面,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何确保对其进行有效治理,成为各方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从全球网络空间面临的无序监控、无节制非对称长臂管辖、无边界的进攻性胁迫与网络攻击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空间犯罪现象来看,全球网络空间面临的治理难题非常显著,全球网络空间有效治理供应相对不足的问题,也日趋凸显严重性和紧迫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与这种智能化发展的现实密切相关的是,传统的全球治理产生的方式和主要驱动机制,即通过极个别或者少数在技术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的国家,以霸权或寡头的方式提供一套以自我为中心的治理机制,要求全球加以接受和实践,也正日趋凸显其不合理性。从总体上看,2000年到2019年,全球网络用户数的增加超过10倍,其中增长速度最高和绝对数量最多的,来自亚非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国家来说,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公正的。这里的公正,是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能伴随信息技术革命陷入新的“中心-外围”的依附结构,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不能成为“软件-硬件”的被动使用者,不能出现中心国家凭借技术和能力优势非对称攫取全球数据资源,进而在信息技术革命中进一步拉大全球发展的鸿沟;换言之,评价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标准,最终要落实到发展上,要落实到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服务上。

开放合作: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要在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上述目标,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选项就是中国倡导的开放合作。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从那时起,中国就始终坚持一种特殊的路径,去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这种路径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以尊重网络主权原则为基础,而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出来的核心属性,就是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中国认真地践行以《联合国宪章》为代表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主权原则,这种主权平等原则在网络空间的落实,意味着任何一种治理秩序和结构都必须关注可持续发展,确保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能“均等”地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中获益,但是这也明确表明,中国无意于在网络空间中追求自己的霸权和垄断;无意于在网络空间利用自己的优势谋求超出正当商业利益之外的不正当利益;无意于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刻意割裂政治、经济、社会诸多利益诉求之间的复杂链接,单方面地追求某种利益的最大化。从实践看,如果一个国家以追求网络空间霸权为目的,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引发其他国家基于恐惧而导致的防御性反应,最终受损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网络空间。

从2014年开始,通过在乌镇搭建的主场平台,中国在历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始终如一地坚持推动互联互通基础上的共享共治。这是由互联网自身的属性,或者说精神所决定的。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今天的全球网络空间正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高速迭代的技术、持续拓展的用户、深入发掘的应用,要求有志于承担全球网络空间发展历史责任的国家联合起来,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变革贡献新的智慧和方案。相信在此关键性的历史时刻,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向着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作者:沈逸,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