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消费券、开展“网购节”……“五一”假期来临,各地推出多项措施刺激消费,使之释放蓬勃的活力。4月30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80%以上,继续呈现出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专家指出,被短期抑制的消费需求并未消失,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依然巨大。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延长至5天,是12年来首次,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假期的延长对于助力企业复商复市具有积极的意义。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消息,“五一”假期首日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达到231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97.7亿元。虽然相比于去年,这一数据有所下滑,但仍是眼下国内消费市场急切盼望的一剂“强心针”,一旦“补偿性消费”能够借助“五一”小长假的刺激迸发出来,那么对于增强消费信心、提振消费市场以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方面都将发挥出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消费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但今年春节以来受到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受到暂时抑制,餐饮零售、文化娱乐、旅游消费等服务业受创严重,但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没有消失。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已经没有障碍,但消费者是否愿意走出家门、走进商店进行消费,还需要一把推力。而假期正好提供了促使人们出门的机会,同时还会产生带动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的假期经济效应,利用“五一”小长假提振消费信心就更显重要。

很多地方和企业为了“五一”小长假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刺激消费措施和商业促销行动,仅各地发放的消费券总额度就超过了62亿元,目的就是要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行消费。不过,这些刺激性措施要立足长远,而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要保持政策的科学性及延续性,在假期结束后也能够保持一段时间对消费的拉动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假期里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出现商家为了增加利润而出现欺客、宰客以及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全力维护消费市场的健康秩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满意消费,这对于提振消费信心至关重要。

从“五一”首日旅游情况来看,中国消费市场依然具有坚实的基础,人们对高品质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五一”小长假还在继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被刺激出来,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放下顾虑、放心消费,这样即便是在假期结束后,消费依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回升势头,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加快稳定发展。(胡蔚)

(原标题:【地评线】荔枝网评:发挥假期经济效应,加速提振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