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经过6年多的不懈努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连续6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打破了前两轮扶贫每当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的瓶颈;全国832个贫困县已有436个脱贫摘帽,改变了贫困县越扶越多的局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与大规模减贫同步,有效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超常规举措,网络扶贫行动自2016年实施以来,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充分挖掘互联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潜力,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2016年11月29日,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西宁都召开。参会人员走进宁都县小布镇,考察宁都电商园、赖沙电商村、小布镇“互联网+农家书屋”、网络扶智开展情况等。图为工作人员介绍“扶贫口袋书”。图/本刊记者 刘沁娟 摄

网络扶贫行动作出五大贡献

一是在解决“用不上”问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基本完成前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4.3万个贫困村光纤建设项目,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7%。截至2018年底,我国贫困村固定宽带用户数达4522.9万户,移动宽带用户数达16854.6万户。

二是在解决“用不起”问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引导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通信服务资费套餐给予最大幅度折扣优惠。如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赠送“致富包”套餐,为14.35万户贫困户节省通信费用1300余万元。

三是在解决“用不好”问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截至2018年,累计支持737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纳入综合示范的贫困县2018年网络零售额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50.5%。

四是在解决“用不活”问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通过卫星和网络免费向贫困地区孩子推送704个学时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27.2万个,提供公益服务9579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3.14亿人次;组织动员40家网信企业在凉山州实施帮扶项目62个。

五是在解决“用不准”问题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用户4165万人,贫困群众发布帮扶需求400多万件,对接成功率超过70%。963家三级医院通过远程医疗、教学、培训等方式,结对帮扶832个贫困县的1180家县级医院。

网络扶贫行动六大发力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兑现这项承诺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完成,没有任何退路。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网络扶贫行动各相关地区和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做好网络扶贫各项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突出深度贫困地区,在加大网络扶贫工作力度上作出新贡献。以西藏、涉藏工作重点省、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这“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要在电信普遍服务中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光纤网络建设步伐,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4G网络建设,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推动更多网络扶贫举措和项目向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倾斜。

二是突出特殊贫困群体,在创新网络扶贫帮扶举措上作出新贡献。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比例超过40%,包虫病、大骨节病、风湿类风湿病等地方病多发,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和贫困群众的心病。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脱贫难度很大。要充分发挥网络扶贫优势,精准帮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同时,针对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设计推出更多、更好的公益项目,为2020年脱贫攻坚探索新的扶贫道路。

三是突出普通话普及教育,在完善网络扶贫长效机制上作出新贡献。由于多种原因,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很多人不会汉语、不识汉字、不会说普通话。由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发起和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负责组织实施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项目目前已覆盖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和安宁河谷6个县市民族乡镇的2540个村,惠及儿童110452人。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发先进适用软件,推进学龄前儿童“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实现听懂、能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的目标,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是突出精准消费扶贫,在巩固网络扶贫帮扶成果上作出新贡献。实施精准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有效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互联网在消费扶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和用户终端等能力。鼓励大型电商企业为贫困地区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并给予流量等支持,解决好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

五是突出平台渠道建设,在扩大网络扶贫社会参与上作出新贡献。要运用“互联网+”新模式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工作,积极搭建社会扶贫平台,畅通社会扶贫渠道,凝聚社会扶贫力量,构建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国务院扶贫办将积极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构建爱心帮扶、电商扶贫、扶贫众筹、扶贫展示、扶贫评价五大平台,组织引导贫困群众通过互联网发布帮扶需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机构、人士通过互联网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精准对接好这些需求。

六是突出社会舆论引导,在营造网络扶贫良好氛围上作出新贡献。大扶贫需要大宣传,攻坚战传播正能量。要加大网络扶贫宣传力度,组织网络媒体广泛宣传网络扶贫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网络扶贫,不断提高网络扶贫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在国家扶贫日、世界电信日、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场合,通过举办网络扶贫主题论坛、推送扶贫公益短信等形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擦亮“网络扶贫”名片。同时,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对打着扶贫旗号开展不法行为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影响脱贫攻坚大局。(王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