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历史上,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征程收官交验,第二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即将启航。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包含8个方面28项重点任务,提到要力争以信息基础完善、补齐网络短板等工作为重点,推动网络扶贫行动迈上新台阶,激发脱贫攻坚新动能。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便是用互联网手段优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互联网在帮扶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各地又有哪些有益尝试?一起来看。

  “互联网+”电商: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创新扶贫模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现残障人士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到“造血型”的转变,各地采取多种办法,激发残障人士的创业热情,一批批残障人士的致富典型纷纷涌现。在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许多残障人士正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销售当地的农产品、特色产品,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李木兰(右)在做线上直播

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平原镇富联村,24岁的李木兰身患二级肢体残疾,因行动不变外加家庭困难,早早辍学,期间换了数份工作,但仍难以维持生计,直到2018年,李木兰参加了当地的电商孵化基地培训,才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网店。到现在,她已经开了2家汉服网店和1家农产品网店。正是因为通过互联网就业创业,增加了收入,现在她的家庭已经实现了脱贫。

像李木兰这样通过互联网创业受益的残障人士还有很多,他们以入驻电商平台为起点,不断尝试直播等新的销售方式,将农产品及特色产品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优质产品走出去,吸引越来越多的货源厂商主动找来寻求合作,最终形成供应链产业。

他们通过电商就业创业实现增收,最终脱贫致富,同时也拉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当地减贫的步伐。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当地提供了一份电商脱贫的新样板。

网上培训+求职 带动贫困妇女上岗就业

贫困妇女的脱贫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有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遗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抓手。对于这部分群体,各地借助互联网手段帮助她们实现定向就业、创业帮扶,引导困难妇女走上自立自强道路。

在云南,为了让疫情之下的绣娘们收入有保障,大姚彝绣一边抗疫,一边生产,在微信群里隔三差五更新着关于作品生产的图片、视频,通过微信向公司“交作业”,分享她们的成果。在甘肃省庆阳市,妇联组织全市巧手骨干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网络课堂教大家做手工,搞营销。目前,已上线多种类型的课程,姐妹们可以登录学习手工技术,交流手工创作经验,展销手工产品,实现防疫创收两不误。

除了通过网络平台,让贫困地区妇女学知识、强技能,最终实现就业支持外,各地还有针对性的举办女性专场网上招聘活动等方式,搭建线上人岗对接平台,实现供需对接,助力复工复产和稳定就业。近日,湖南省在“湘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面向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女性劳动者、就业困难妇女、零就业家庭妇女和农村建档立卡女性贫困劳动力等群体举办女性专场网上招聘活动,与此同时,各级人社部门还组织开展对就业困难妇女的就业帮扶,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帮扶措施,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互联网+医疗 织牢“因病返贫”防护网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导致贫困群众长期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及贫困地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居多,患者多是就近找村医诊疗,而村医诊疗能力有限,所配置的医疗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再加上村民多是患病晚期才选择到县城医院接受治疗,容易延误病情,增加就医负担,造成因病致贫。

某社区卫生室村医陈守军通过手机APP连通远程医疗中心,5分钟即可拿到县级医疗专家出示的报告。

为有效减少因病致病、因病返贫现象,在基本医疗保障对贫困人口医疗需求进行特殊保障和倾斜支持的基础上,多地借力“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搭建互利互通的医疗信息平台,通过远程监护、远程会诊等手段,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以广东为例,目前2277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对接省级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贫困村远程医疗“全覆盖”,与此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实现“AI医生”对贫困人口的广泛覆盖。

除此之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短缺,也是“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目前,借助5G技术,可以实现贫困地区医疗人才的远程培养,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通过数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收官之年要攻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于剩余特殊贫困人口脱贫,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以互联网思维弥补扶贫工作的现有不足,激发脱贫致富新潜能,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