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仰望夜空,看到繁星点点,有时会感慨人类之渺小,而面对浩瀚宇宙,又会让人对思维的无限延展和创造力的不断突破深表赞叹。在距离地球数百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有一个“星族”环绕地球日夜转动,它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吉林一号”。

  “吉林一号”应商业化而生,因创新而兴

  2019年,减重量、提质效、增寿命、降成本、铺市场,在逐月追星中,“吉林一号”再次蜚声海内外。

  回溯至第一颗“星”初始,及至2019年的第十五颗“星”,吉林一号发生了什么?

  0到15小卫星 拉开我国商业航天大幕

  2006年,长春光机所成立“星载一体化”技术研究室。

  2010年,吉林省率先提出了卫星产业发展计划,制定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并自当年起,卫星建设项目连续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省重大建设工程。

  2012年,以长春光机所为主体,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建设了“小卫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12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升级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

  2012年12月,长春光机所正式启动“吉林一号”卫星研制工作。

  2015年10月7日,由长光卫星公司研制与运营的“吉林一号”一箭四星成功发射,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创造了多项第一。这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称冠名发射的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也是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国产CMOS第一次在轨技术验证。“吉林一号”卫星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第5颗、第6颗......2019年12月7日,长光卫星公司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星发射升空。

  “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数量增至15颗。

  2019年“吉林一号”加减乘除迎嬗变

  这一年,长光人不断地对“吉林一号”进行加减乘除,穷其嬗变。

  卫星除了研发和制造外,最大的成本在发射上,卫星重量是决定发射成本的关键因素,过去第一颗星重420公斤,后来者重208公斤,现在同类星重量是优40公斤,成本同比降了90%。

  这一年,浙江长光卫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海南长光卫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稳步发展;长光卫星公司发布全国光谱一张图,提供全国5m光谱数据的浏览和部分地区的免费数据下载服务;第二个12m口径地面数据接收站动工建设;公司员工数量增至427人,硕士学历以上人数达到80%,人才数量以及质量稳步提升;公司航天科普教育基地2.0版投入使用……

  这一年,长光卫星公司顺利通过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吉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吉林省科普工作示范基地认定,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荣誉资质不断健全。

  实力源于能力,能力创造效益,随着长光卫星公司不断发展,星座数据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公司市场开拓也逐步显现成效,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已从2015年的103.9万元增至2018年的1.413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

  “小”卫星 带动大市场 ,2020“卫星+”时代仍在继续

  巡天遥看一千河。

  小卫星的背后是大魄力、大智慧、大作为、大市场。

  以“吉林一号”卫星项目为核心带动了机械制造、光学制造、光电传感技术以及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上游有200余家企业为其配套生产所需的相机反射镜、卫星姿轨控部件,相机结构件,CMOS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部件。

  项目下游有30余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近百家企业依托其进行遥感信息开发。这不仅为我国航天产业带来深刻变革,更为吉林省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0年,“吉林一号”星座建设仍不停歇。

  吉林省省长景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0年,将推进“吉林一号”通讯卫星参与国家低轨互联网星座组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20年,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者们,继续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着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壮丽诗篇,为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吉林智慧”、“吉林方案”和“吉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