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推进、深化,渠道和形态越来越多样化,也意味着用户的选择自主性增强。在持续、实时、全方位的数字新闻消费中,纸媒休刊后的客户端转型也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时尚”。

供图/视觉中国

  从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澎湃新闻客户端等初创,到后来的时刻、封面等省市级媒体转型,再到2018年县级融媒体中心试水,不少传统媒体选择上线新闻客户端。上线新闻客户端表现的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感,其目的在于向公众宣誓媒体重振的信心,以及向团队做出一种自我暗示,即传统媒体在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消失的是纸,不变的是新闻,而媒体会做得更专业、更专注、更努力。

  这两年,不少先行实践的新闻客户端从高调上线变成无声运营,所遭遇的难题表明,对于充满变数的市场而言,传统媒体还没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流量、用户黏性如何获得,如何增强影响力和实现商业变现都成为困扰。有媒体希冀通过“爆款”做大市场,有媒体通过炒作话题与强化娱乐性“吸粉”,有媒体寄望于新闻付费、挖掘社交能量制胜,但不少做法在“红极一时”之后,收获的是大量无意义的流量泡沫。甚至有的媒体为了统计数字光鲜,走上买流量的旁门左道。2016年以后,新闻客户端市场用户增速趋缓,这说明用户规模已进入存量阶段,用户的选择性滞留成为制约新闻客户端发展的新因素。

  穷则变、变则通是纸媒寄予新闻客户端转型的强烈厚望,但现实留给媒体可施展的空间并未因其专业性强而变得更加宽广。如何调动市场认知,将“有意义”的挽救变成“有作用”的现实,这是传统媒体面临的最深重课题。

  一是要差异化定位,抓住某类项目或关键点,小步快跑或许是一种可操作的打法,而不是一开始就多品类齐头并进;二是要打造优质原创内容,坚持原创性从而去扩展丰富性,传统媒体客户端吸引自媒体入驻也是可行的办法;三是要刷新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如通过新闻信息的精选全面紧跟生活节奏,通过“私人订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四是要布局设计亮眼,通过开发设计亮点,让界面、模块“火”起来;五是要优化用户体验,通过新技术进入市场,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在虚拟现实、机器人报道、视频直播等方面做出的探索。

  游入客户端红海,传统媒体转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如何化茧成蝶、蜕变崛起,需要更具想法、更有作用的行动。(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