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加速提升,传媒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升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和终端等领域深度合作、互为补充、携手共赢。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促使新的传媒生产关系和生产模式不断涌现,再次激发传媒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推动力量的发展活力,传统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在北京搭建了融媒体直播间。图为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团队在北京直播间中进行融媒体连线访谈。供图/大众网

  地方传媒业的融合新挑战

  媒体融合是传媒业创新发展的总趋势,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跨界合作成为常态,传统媒体积极拥抱新媒体,深入市场调研,重视受众体验,与新媒体的合作不断加速。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各大传媒集团都在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现状,探索不同形式的融合模式。

  媒体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要在宏观的发展框架中谋篇布局。技术和形式融合易,文化融合难,既有的长达百年的传统媒体发展思路和理念需要不断调整,不断与新媒体的观念碰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出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既是两种生产方式,也是两种思维方式,更是两种发展思路。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媒体发展要破除固有藩篱,充分解放思想,更要有来自传媒一线的实践经验。

  媒体融合是目前新闻传播学界的重要前沿课题。传媒业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尤其是地方传媒业,如何建设融媒体中心,打破信息孤岛,如何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渠道与手段,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策略与方案,实现地方传媒业在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仍需要不断探索。媒体融合给地方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媒体生产是传媒改革的必经阶段

  在对地方传媒业的融合实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融合的情况非常复杂,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融合实践差异是巨大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媒体融合力即媒体生产力。融合是一种开放的世界观,在实际操作层面,融合是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生存能力,是新背景下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在融合的进程中,媒体之间加强合作,资源共享,降低生存成本,在竞合中实现双赢。尤其对于地方媒体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新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媒体融合首先是迫于行业内激烈竞争以及优胜劣汰的生存压力。受众需求和市场分布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是媒体融合的内生动力。融合使得受众选择平台的机会更多,并随时随地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和体验;使得管理者等从业人员思路开阔,从过去单兵作战的格局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新的坐标上考量传媒和自身的位置,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劣势;使得不同的新闻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最适合的平台上,以最优的时间和空间结合还原新闻事实。因此,融合的过程是优化选择的生产模式逐步建立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融合思维并不是简单的1+1>2的结果,而是整个传媒产业升级和可持续性发展。融合发展的媒体级别和地域不均衡化。目前,省级媒体在“两微一端”的新媒体领域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地市级媒体船小好调头,改革相对灵活,试错机会相对较多,因此地市级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呈现多样化。县级媒体作为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也在积极建设融媒体中心,在融合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追求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业务;另一方面努力做好平台搭建与基层宣传工作的有效结合,形成务实接地气的建设思路。

  另外,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媒体发展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沿海和发达地区媒体融合的实践相对领先。改革的模式虽然不尽相同,改革的速度也有快有慢,但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愿景是一致的: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增强传媒影响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环境以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体制和观念陈旧是当下地方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技术的进步总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技术具有跨界性,技术的引进、平台的搭建、技术的普及都容易推进,但是多年来形成的体制改变和与之相对应的观念更新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多时间。

  传统媒体作为一种与新媒体完全不同的媒体形态,仅仅有融合的姿态还不够,还需要有融合的理念。尤其对于地方传统媒体,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原有的生产理念和模式,调整思路重新布局,努力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模式和运营机制。

  全媒体实践是现阶段我国地方传统媒体进行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全媒体是技术发展、资源重组、流程质变等变革的结果,地方传媒的媒体融合在内容、渠道、终端各个领域不断推进深入,并涉及人、技术、生产模式三大环节。另外,地方传媒的发展在特定的文化、政治、经济体制下进行,难免受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诸多限制,因此我国地方媒体的融合实践千差万别。

  省级媒体的融合发展策略是全媒体“集群”式。相比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在覆盖面和影响力上做“大”没有优势,因此做“全”成为许多省级媒体的战略首选。地市级和县级媒体规模小,结构简单,全媒体生产实践相对灵活。地方媒体根据地域特色、媒体发展情况设计、探索适合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融合现状可谓百花齐放。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全媒体生产实践是地方传统媒体改革的必经阶段,未来将迈向更加专业和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积极探索特色的本土化路径

  现阶段的地方媒体融合发展探索需要强调三个重点:加强受众研究是出发点;内容、技术、平台、管理、资本搭建是落脚点;良好商业模式的确立是根本点。

  首先,传媒竞争越激烈,受众的重要地位就越凸显。说到底传媒竞争背后是对于受众的争夺。加强受众数据库和以受众为中心的内容数据库建设,被众多媒体视为重中之重。但这对地方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地方媒体在数据库的建设中相对于中央媒体和互联网公司并不占优势。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谁能为发展提前布局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地特点,提供接地气的受众互动服务,充分尊重受众的需求变化和信息消费体验,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是地方传媒发展的关键。在传播过程中凡是与受众有接触的环节就大有文章可做,要始终坚持受众利益最大化的定位,以用户体验的改善为目标。其次,把媒体融合放到整个文化产业大背景下去考量,内容、技术、平台、管理、资本缺一不可。因此,提高内容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搭建优化的信息平台,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最后完成优化信息传播和最佳效益回馈是全媒体发展的愿景。

  最后,全媒体生产的根本点是良好商业模式的确立。在目前地方媒体的全媒体实践中,大部分对生产环节、管理环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革的成效很明显,基本上具有全媒体生产的能力。但是传媒业不仅需要信息传播,作为市场主体,运营能力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全媒体生产、全媒体介质、全媒体管理、全媒体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全媒体平台进行整合营销,实现利益最优化,是全媒体建设的根本。

  在市场面前,国家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对地方媒体来说,盈利点一定是要落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本土化内容建设上。本土化内容能深入受众生活,使传播回归真实,回归民间。地方传媒在全媒体运营中还需要和地方企业跨界合作,利用地区差异、坊间优势在盈利模式上积极探索特色的本土化路径。

  如今,我国的媒体融合已经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互联网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媒体全面迎接数字化。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设备的助推下,大媒体业已经逐渐成形,传媒业和通信业都已经成为集内容生产、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协调关系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体。融合创新发展是媒体的战略总方向。由于资源有限,地方媒体在技术发展领域相对滞后,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多数地方传统媒体还没有形成固有的发展模式,这需要对地方媒体在新技术环境下已经遇到以及将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和前瞻性探究。(杨娟:山东师范大学;石柱: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张显峰:《平息“信息恐慌”是传统媒体深层价值》,光明网,2015年7月18日。

  2.傅居正、喻国明:《数 据 新闻的学 科建 构 :演 进 逻 辑 、知 识 图 谱 与 前 沿 热点——基于美国核心期刊数据库Web ofScience(1992-2018)的文献分析》,《新闻记者》,2018年10月5日。

  3.高亚峰:《试析互联网时代深度报道呈现方式创新——基于国内数据新闻的观察与思考》,《中国报业》,2018年8月25日。

  4.唐魁玉、张旭:《网络社会质量的数据化基础——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网络社会演进》,《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8月18日。

  5.吴晓珍:《媒介融合情境下中国传媒产业面临的转型》,《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