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北京,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灯光秀现场。供图/视觉中国

  1.故宫首次晚间开放 点亮紫禁城上元之夜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观众可以漫步宫墙上观灯,听戏曲,赏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与民间“闹花灯”不同,宫里既可看灯也可看殿。而且故宫的首次“灯会”,参观线路走的是“高规格”——很多环节,观众都可登城墙,俯瞰整座紫禁城。由于活动太火爆,不少网友纷纷在微博上@故宫博物院,希望二次放票。媒体评论道,刷屏荧幕的文化节目、成为网红的文创产品、引发热潮的进宫活动,正是创新,让600年历史的故宫更为年轻,也让传统文化走近寻常百姓。传承好中华文化,义不容辞,而故宫告诉我们,推陈出新最需要的是“走心”。

  2.九部门要求“招聘不得限定性别、询问妇女婚育情况”

  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要求在招聘环节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等。网友为此规定点赞的同时,也表达了担忧:政策很好,但真正如何落到实处值得思考。媒体建议,希望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比如法律规定的产假,按休假人数比例减免企业各项所得税,或是国家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网友也表示,感觉一味给企业加压并不能产生多大效果,如果给招聘妇女的企业提供相应补助,弥补招聘的妇女由于生育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3.禁用微信布置作业引热议

  近日,一条教育部答复政协委员的函件引发了热议。教育部官网消息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教育部作出答复: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网友@理想数码说:“我支持教育部规定。一个孩子学习搞得全家上学校。社会本就由各种人组成的,行行出状元”。但也有网友对此表达反对意见:

  “对于不使用微信和QQ留作业这一点持反对意见。因为不方便信息沟通与交流,人人提高自我道德规范、职业规范、学习生活规范,把教育效果最大化是最好的。”

  4.“网约护士”引发社会多方关注

  点击手机下单,护士就能上门服务。此前在多个城市出现的“网约护士”,引发社会多方关注。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到12月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众多网友点赞这一项服务,现在不用出门,护士就可上门抽血,第二天就能将结果发送到手机上。但也有网民对“网约护士”的技术表达了担忧。此外“网约护士”的服务价格怎么定也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

  5.多部门联合打击春节档院线电影盗版传播

  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一经上映,就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然而,当观众们还在讨论“硬科幻”“想象力”“未来感”等话题时,盗版《流浪地球》的在线资源便开始泛滥,《流浪地球》一时间沦为“盗版地球”。对此,国家版权局2月18日通报,为维护清朗的网络版权秩序,促进电影产业健康繁荣发展,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等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春节档院线电影的版权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网络侵权盗版。网友对此表示赞赏,对文化产品来说,保护好制作版权意味着激励创作、鼓励创新,才能用好的作品吸引人、服务人;好的文化产品,只有让更多人接触到、感受到、体会到,才能释放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部门联合打击春节档院线电影盗版传播。供图/视觉中国

  6.“弹幕”划入“先审后播”范围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平台方提出详细要求,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范围,进行“实时管理”。专家认为,对“弹幕”实施严厉监管,与“弹幕”文化兴盛以及逐渐失范有关。当下很多视频的火爆,依赖于“弹幕”发送者带来的巨大流量。对于直播,“弹幕”的作用更强,它为观看者带来互动感,大大增强观影黏性。“弹幕”不再是小众事物,而是成为网络时代独特的文化现象,记录着时代变迁。严厉管控明确了主管部门净化网络环境的决心,为短视频行业敲响警钟。媒体认为,这会促进“弹幕”文化的健康发展。“弹幕”文化方兴未艾,其蓬勃发展的步伐不会被审核规则阻拦,而会相互磨合和促进。当外部监管力度与互联网的宽松自由达到良好平衡时,才能确保短视频行业可持续发展。

“最反感的微信好友”上热搜。供图/视觉中国

  7.“最反感的微信好友”引发网友共鸣

  据媒体报道,在几乎人人都离不开微信的当下,一条“最反感的微信好友”上了热搜。长语音、求点赞、要红包、定期清好友……谁的朋友圈没几个这样想拉黑的朋友呢?名列前茅的几个选项,大家的评论都是感同身受,纷纷表示“忍了很久”。另一方面,也有网友纷纷对照热搜上的内容,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行为,犯了微信社交大忌。不得不说,这样的“对号入座”确实很有必要。媒体评论:我们要像重视现实社交礼仪一样,重视我们的网络社交礼仪,或者说把网络社交视为现实社交的一种延伸、扩展。既然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是有规则、有界限,更是有底线的,那么,当社交活动从现实中转移到微信等各种社交平台上,这些规则、界限、底线也同样适用。

  8.网友热议古音“纠偏”该不该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变成一骑(qí)红尘,粳(jīng)米变成粳(gěng)米,荨(qián)麻疹变成荨(xún)麻疹……2月19日,微信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发表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里刷屏。当天,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称,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部分网友表示不能接受,有的拼音改了,意境完全就变了。而也有网友表示改得好,认为读音本就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语言发展规律就是让人越来越方便地使用。成都市石室中学的语文老师则认为:多音字考查学生思辨能力。字音字形的辨析,已经蕴涵在大量阅读中,两个形近字写法不同,理解就不同。读音亦然。(舆情事件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1日至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