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xxx。”面对电脑的摄像头,孩子们编的程序准确地说出了他的名字。全班同学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如果能识别你是谁,那能不能做一个“人脸签到机”呢?孩子们跃跃欲试,但这并不容易,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识别不成功”的提示语,这是人工智能在用人声报告错误。终于,一个小组成功了,全组孩子兴奋地把手举到最高,一脸的兴奋:我也能做出高科技产品了!

  10月22日下午2点,来自贵阳市几百名教师齐聚一堂,观摩来自贵阳市实验小学杨文刚老师、贵阳尚义路小学韩秀芬老师的两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公开课。与此同时,贵阳三中、贵阳六中分别也进行了两堂初中和高中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公开课。内容不仅有人工智编程,还有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大数据的特征与实际应用等等。

  韩秀芬老师上的课是《改变生活的大数据》。发红包、找美食、选择行车路线……端庄文雅的韩老师不紧不慢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应用软件找信息,整个课堂却活跃非常。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为了让老师挑中自己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急切地小声喊着“老师!老师!”一旁听课的教研员、专家交头接耳:“教师引导得不错,学生信息提取准确,发言有理有据。”生动、活跃的45分钟一晃就过去了,不知不觉中韩老师已经把大数据的 “数据量大”“计算速度快”“有价值”“类型多样”等核心特征“植入”了学生的认知中。但谁能想到,从容不迫地完成一堂如此高质量的大数据教学的韩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呢?

  你知道如何学会使用判断语句让计算机“在不同情况下做不同的事”的编程思想吗?贵阳市第三中学的谢菲老师就通过游戏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等不同的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通过运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声控灯的编程挑战三级进阶,让学生掌握调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语言朗读功能积木的使用,学会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把判断功能、人工智能语言识别、朗读功能与硬件结合。

  机器学习,怎样才能深入浅出的让学生理解这一难懂的概念? 张弦老师抱到课堂上一个大西瓜,正当学生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他的“用机器挑西瓜”活动开始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西瓜大小、纹路、形状判断西瓜的生熟。挑西瓜的“行家”都是切了很多西瓜,经验丰富的人。如果我们用一个公式把西瓜外观因素与西瓜的生熟联系起来,让计算机在不断尝试切西瓜的过程中调整公式的参数,提升挑西瓜的准确性。那么,切了成千上万个西瓜后,计算机就能获得一个准确的“挑西瓜公式”了。真能这样吗?张老师在半信半疑的同学面前将西瓜切成两半,红沙瓤,不错! 原来,机器通过程序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从而改善性能,这就是机器学习。

  据了解,2017年8月,贵阳市教育局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贵阳市“中国数谷”的战略目标要求,率先启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程开发项目。2018年以来,全市1073所学校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小初高)试用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经过1年的课程实施和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了许多课例、案例以及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当天,贵阳市教育局还组织召开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程建设阶段成果研讨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课程建设项目组专家成员梅锋博士,详细介绍了项目组阶段成果,教师们结合课程目标与课堂实践,相继编写完成配套的教师指导用书,全套教学课件以及全套学生人工智能实验活动,这些实验活动既有可以满足自然班普及教学的基础实验包,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智慧城市》主题沙盘项目式学习演练,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及整体提升。

  会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教授作了《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的建设,积极主动将人工智能普及型基础教育推进到大、中、小学,为我国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与数字社会、智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尤为关键的人才支撑。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兵也表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读本对我们未来人才的教育,对我们贵阳市乃至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未来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我们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需要有坚实的科学技术的素养及全面的科技知识。因此,我们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读本主要基于培养学生这样的基本素养,当然这是作为我们社会人,也是作为我们未来人才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