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来擅长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从古代到现代,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向来是国人敬思先贤、抚今追昔的庄重之地。

  在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联合指导下,中国青年网、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主办的“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从今年4月甫一开始就受到广泛关注。一部部动人暖心的短视频作品带动了全国网友共同寻找、讲述身边档案文物故事的正能量热潮,共吸引了全国200余家组织机构报送作品,并征集到网友投稿近5万部,作品总播放量突破7亿次。

  千百万网友纷纷通过视频为档案文物“代言”,共同回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70年来的风雨兼程与辉煌巨变。

  本文精选活动征集到的优秀短视频作品,以飨读者。

  元氏县胡家庄:见证中朝勇士抗日血战

视频来源:河北省委网信办

  胡家庄在揽紫沟山脚下,西倚太行、三面环山,历来是兵家屯扎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元氏县委、元氏抗日县政府、朝鲜义勇军都在此驻扎。秦基伟、杨秀峰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居住指导全县抗战,领导元氏人民与日寇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1941年10月,朝鲜义勇军进入元氏县境内配合八路军实施保卫任务。1941年12月11日,义勇军开赴胡家庄为次日的“双十二”纪念大会担任保卫工作,后因敌探获悉,日军集结500余人兵力于12日凌晨将胡家庄包围。突围战即刻打响,义勇军英勇奋战,四名朝鲜战士及前来营救的十二名八路军青年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此次战斗中,朝鲜义勇军与元氏县军民并肩战斗,共御日寇,在元氏大地谱写了一曲国际共产主义壮丽战歌。

  一碑守公田,勿忘红军好

视频来源:皖西博物馆

  1930年春——1935年夏,根据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皖西的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创性地制定了颇有特色的土地政纲实施细则,领导根据地的广大人民进行土地再分配,一场彻底砸烂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红色革命风暴“土地革命运动”迅猛席卷整个皖西大地。

  在此过程中,各村乡都留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当做公田,其收入用于安置本地、外地留置的红军伤病员、因残退休的红军战士、优抚贫苦的红军家属、慰问过往本乡的红军部队等。耕种此地的农民不需再交粮食,负担减轻了不少,因此,公田政策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当时,霍山县各乡均保留一块儿上等好田作为公田,并竖碑刻文作为标志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