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地省份。曾经,大山成了阻碍贵州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贵州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探索出了一条“大数据+大扶贫”的融合发展道路。

  截至2018年,贵州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19万人,朝着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步伐。减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其中与三大战略之一的大数据战略密不可分。

  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充分运用大数据支撑大扶贫,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大数据+产业扶贫、大数据+应用扶贫、大数据+民生扶贫,实现了云上“绣花”拔穷根,山中算数真脱贫。贵州将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继续探索大数据+扶贫模式,努力为全国提供大数据+扶贫的“贵州样板”。

  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贵州调研时说:“从决战脱贫攻坚到发展数字经济,贵州有许多成功范例,我们要将贵州可复制的、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造福更多的人,推动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大数据+产业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

  施秉县利用大数据的精准定位及分析,直击需求,“以需订单”的模式从而来打通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300亩农业基地,签订了500亩甘蓝、虎皮辣椒、长苦瓜等产品订单,产值约300万元,并在杭州、广州建立多个门店,提供生鲜配送服务,实现了将农产品从原产地一站到餐桌。

  正安县依托吉他产业,突出“互联网+”,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园区实现年生产吉他510万把、产值51亿元、创税3亿元,解决就业9242人(贫困人口1160人),带动4640人脱贫。

  平坝区齐伯镇小黄姜品质优良,当地残疾农户杨明成利用贵州邮政“黔邮乡情”电商平台,当年即销售小黄姜10万斤,次年带动225户村民调整种植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质量,还打出了“齐伯小黄姜”品牌,逐步打开了市场,小黄姜价格从1.5元/公斤提高到5.6元/公斤,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电商精准扶贫。

  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国校园餐桌安全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学生营养餐种卖对接,覆盖全省4119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带动农户5503户,实现年人均增收4800多元。

  贵定县“一户一码”通过大数据供应链管理,打通了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痛点”,使帮扶单位、生产合作社、企业、大户、贫困户通过利益分配链接在一起,可以“因村因户因人”制定不同的脱贫策略。

  贵州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团队为台江打造“印象台江”电商平台,从台江农产品的开发、包装设计、品牌申报、营销推广、网店销售等方面对进行“一条龙”的产品服务,帮南宫镇交宫村打造的“山里交宫”品牌通过村电商服务站对外销售,去年就实现了107万元的销售额,带动了80余名贫困户脱贫。

  通过组织大型电商企业与贵州省贫困县、乡对接,产销结合;以大数据分析定位,“以订带销”式农业,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全村”的创业致富新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省内电商企业创造就业岗位9.15万个,直接或间接带动近10万贫困户增收;全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79个,建成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0余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0250个。

  2018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和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两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贵州省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较2017年提升10.5%,网络零售额为180.4亿元,同比增长37.06%,带动全省59.9%的农业企业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开展产销对接。

  截至目前,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已从初期的探索,步入到转型升级阶段。全省农业企业实现了高质量、高精准、流程全溯化体系。

  电子商务通过大数据应用的支撑,以大数据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成为贵州省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的鲜明特征。

  大数据+应用扶贫 为应用启动数字引擎

  “贵州扶贫云”,实现了精准、动态和科学化管理。以数据共融、共享、共通方式联通公安、教育、卫计、工商、民政、人社、国土、住建、水库移民、水利、工商联等与扶贫相关的省级部门数据,进行系统整合、数据共享,解决了以往扶贫数据不精、不准、不通等问题,实现了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脱贫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动态管理、全程留痕。

  贵州“农业云”,实现了农业数据资源、农业生产管理的统一集成、管理、共享和服务。“农业云”整合8类数据,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市场等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建成脱贫攻坚产业情况分析、蔬菜批发市场价格动态分析、农业园区分布情况分析、新农村建设资金分析和农机补贴资金分析等5个应用专题(系统),推动全省75个农业园区开展146个物联网建设项目,实现了对农田实况视频,农业气象、土壤墒情、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测,结合作物产量预估模型,为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的长势和产量进行预测预警,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科学化水平。

  食品可溯源,食用皆安心。目前贵州省已经初步建成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食品安全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出证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现逐步成型。电子监控系统覆盖全省364个电子监控点,其中县级84个,乡镇级280个。

  以“数”支撑,精准提升。通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形成了覆盖83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建立了“贵州省农业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贵州省农业信息资源元数据”“贵州省农业大数据中心接口规范”“贵州省农业‘一张图’平台接口规范”“贵州省农业空间信息资源制图标准”等农业标准规范体系。

  在全省范围内数联万物模式建立的同时,贵州省通过实施大数据+乡村振兴项目,进一步为乡村植入“大数据”基因,让产业发展有了“新标准”;产品销售有了“快车道”;农村发展有了“智慧眼”;乡村振兴有了“智慧芯”,也对乡风民俗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修文农投猕猴桃大数据融合产业项目先后荣获2016年度中国果业杰出品牌营销奖、2017年度中国果业十大杰出贡献奖、2017年第三届新农业盛典最具竞争力新品奖、2018年数博会贵州大数据十大融合创新推荐案例等荣誉。该项目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追溯云平台,由第三方技术团队,针对施肥、用药、采摘等进行精准数据采集及监测,保证数据真实性。实现“一果一码”。让监管部门知道农药残留情况。让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整个果园种植采摘全过程,确保食品安全。

  大数据+民生扶贫 为民生打开便捷通道

  在贵州省大数据事业不断向高位发展中,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作为主力军,坚持“一个坚定不移”、做实“四个强化”“四个融合”,通过不断夯实数字设施基础,2014年至2018年累计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38亿元,5年增长8倍,建成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13大互联网顶层节点,正在建设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根镜像服务器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获批全国第一个“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完成前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贵阳市成为首批5G试点城市,实现城市核心区域和重点交通干线5G信号全覆盖。

  与此同时,全省通信基站达23万个,全省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100%覆盖,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定98%的目标。自然村4G网络覆盖比例达85%。对2760个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累计为30.76万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办理相关优惠政策资费,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在益民服务方面,目前“云上贵州多彩宝”已实现省内全覆盖,网上政务端口“大统一”。各类电费、数字电视费、燃气费等民生缴费服务皆可办理,截至目前,贵州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水、电、燃气、数字电视等基础互联网缴费民生服务城乡全覆盖的省份。

  在医疗方面,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医疗健康云”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全省199个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154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联通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实现与全省统一预约挂号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协同联动,推动远程医疗服务与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农村百姓在家里就可以看病就诊,享受城市的便捷医疗服务,实现“便民服务到家”。

  在教育方面,“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系统”针对贫困生扶贫资金面临诸多难题精准发力,对全省51万贫困学生信息分析,扶贫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实现精准资助。将高校录取的新生信息与贫困户在系统上进行自动精准比对和互认,贫困学生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会收到自动减免学费的短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