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第六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近日召开。据介绍,移动微法院目前已走向全国12个省市辖区,北京法院更是打造出“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实现全天候网上预约立案。

  近年来,全国法院大力拓展电子诉讼服务,全面提升全国法院电子诉讼普及和应用水平,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减轻人民群众诉累。最高法院副院长张述元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国81.8%的法院支持网上立案,民事案件网上立案率达到17.4%,全国范围内实现跨域立案的法院已达1154家,占全国法院总数的32%。

  会议还特别提到北京市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针对群众反映的立案排队时间长、异地诉讼难等问题,北京市法院打造了“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实现全天候网上预约立案,而且五类商事案件不用再提供纸质立案材料,让当事人不再多跑路。此外,北京市法院积极探索“三地一张网、管理一体化、全程无缝对接”的智能立案服务系统,京津冀法院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

  执行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之年、决胜之年,最高法院开通全国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信息网,建成统一的执行办案平台和指挥管理平台。截至去年底,平台已经完成最高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与25个高院共计2990个执行指挥中心视频对接,实现了执行指挥中心终端在线和使用状态的实时感知、视频随点随播。

  同时,网络执行查控、联合信息惩戒等执行联动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法院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覆盖存款、车辆等16类25项信息,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法院还会同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推进失信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150项惩戒措施,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22万例,366万名被执行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

  会议还提到,大数据已赋予司法“新智慧”,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发展态势研判和辅助科学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另外,“无纸化办案”势在必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将是智慧法院建设基础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