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期间,一场以“融合出版与国学传播”为主题的论坛在贵阳花溪孔学堂明伦堂举行。资深出版人、文化名家、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对新出版、融媒体、国学传播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索面对技术革命,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与国学传播的路径与方向,探讨融合出版新路,共谋国学传播良策。

  论坛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主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武汉大学教授、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郭齐勇,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傅伟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彭卫国,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谢念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聂震宁以“坚持诵读为本的国学传统”为题,从当下互联网时代如“喜马拉雅”“得到”等APP的出现让更多人以听书的方式接受国学文化,到国内外专家对诵读重要性的理解,并发出呼吁:加强中小学生诵读训练,帮助孩子们练好童子功,让他们受用终身。

  “学校应成为传承国学的重要基地。”郭齐勇认为,人们越来越需要、越来越渴望了解国学,学校也应将国学经典作为学科,进行系统化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对于自身民族文化价值提炼得越深,越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这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精华的融合”。

  在傅伟中看来,国学底蕴是中国人几千年代代相传的才智见识、生生不息的精神涵养。“实际上在香港的社交话语中,很多心照不宣的词汇,都在无形中体现着国学底蕴。”傅伟中说。

  通过详细介绍贵州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情况,谢念对这些融媒体中心在传播国学经典中的作用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可以借助这些融合平台,“让国学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书展作为国学传播的平台有四个特点,一是国学读物的集中效应,二是国学读者的集聚效应,三是国学大家的聚合效应,四是各种媒体的聚焦效应。”彭卫国总结道。

  主题演讲后,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的主持下,与会人士分别就“融媒体时代如何实现中华经典的有效传播”“大数据和5G时代的国学出版和传播”两个话题展开对话。大家一致认为,出版工作是实现中华经典有效传播的途径,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与新媒体须把握各自的优势,同时积极弥补自身的短板,才能将中华经典更有趣、更有用、更生动、更精准地传播出去。

  论坛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出版》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