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全国政协在去年10月第一次举办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通过动态实时切换,现场的委员们以及相关部委负责人与各地分会场的委员们进行远程协商。在十三届政协开局之年,全国政协召开了两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多次指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网络议政、远程协商。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作为政协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把分布在各地的委员们连接到一起,拓展了时间跨度,突破了空间限制,扩大了参与范围,创新了履职形式,是打造“智慧政协”、深度融合互联网优势与人民政协协商特色的积极尝试。

  远程协商的优势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一场专题议政会议时间跨度可长达20多天,这是传统的协商议政会议形式无法企及的。以第一次远程协商会为例,2018年10月1日,委员履职平台首次发布远程协商信息:“全国政协将于10月1日至24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举办第一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请各位委员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议政建言。”在网上平台的交流群里,第一位发言的委员是汪洋主席,他向委员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主席和副主席们与委员一起,深入参与网络议政,与传统的协商议政会议形式不同,不再受时间约束的委员们真正实现了“不落幕”的随时协商。

  根据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技术处数据显示,截至18日,登录履职平台的委员数已达778位,近百名委员在群里发言,建言内容近8万字。参与此次网络议政的委员数量和建言质量都很高,尤其是建言质量,除了互动交流部分,基本都是成文成篇成系统的观点,显示出委员对议题深入的思考和专业的视角。

    “远隔千里”的建言资政

  通过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这种创新形式,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空间限制,把全国各地的委员和相关部委负责人汇聚在同一个场域,“远隔千里”不再成为影响委员们建言资政的障碍,远程协商极大地扩大了参与面,这是现实中任何一间会议室都难以实现的。

  在首场远程协商会中,会议的主题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北京的主会场和浙江、湖南、广东三个分会场,无法出席分会场的委员们甚至还可以通过手机连线方式发言。

  位于北京的主会场大屏幕上,同时呈现着浙江、湖南、广东三地省政协分会场的画面,有分会场视频连线,有手机终端连线,屏幕下方还滚动播放着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的文字发言。在主会场、分会场、手机终端以及履职平台,委员们同时与有关部委进行远程“面对面”和“键对键”的协商。

  “互联网+”的协商民主

  全国政协对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积极探索,“使协商更加广泛多层地展开、更为灵活经常地进行”真正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指出,2019年人民政协将迎来70周年华诞,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的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既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要履行好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就必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不断提高协商实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全国政协敏锐抓住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机遇,主动拥抱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为委员们搭建了履职新平台,为参政议政创造了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新形式,是拓展政协民主协商形式的一次重要探索。(郭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