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融媒时代 创新为魂”,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日前揭晓。本刊约请获奖作品主创团队畅谈作品产生的“来龙去脉”,分享成功经验。

  新华社与搜狗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AI 合成主播”已运用于“现场新闻”报道中。

  在强调新闻在场感的今天,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融媒体栏目“现场新闻”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总访问量超21亿、注册记者人数超3000人、开展了2727场报道……作为一个新推出的融媒体栏目, “现场新闻”在短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着眼于”。

  着眼于让报道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让报道实现受众全覆盖。做好重大时政报道一直是“现场新闻”报道的头号工作。 “现场新闻”已圆满完成《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沙场今点兵|建军90周年阅兵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等重大报道。画面“点亮”主题让受众耳目一新,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报道让“硬新闻”更可视、更可感、更可读,有效提高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现场新闻”的选题也要做到“软硬适宜”。 “软新闻”要挖掘好故事,也要讲好故事,用故事吸引人、感染人。比如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我们将视角对准几十年如一日行进在四川大凉山的绿皮慢火车。通过对绿皮慢火车日常运行的直播跟踪报道,以当地贫困户赶火车进城卖货为切入口,生动展现了当地彝族群众搭乘绿皮慢火车运送牲畜、进城读书务工等生活细节,凸显了绿皮慢火车在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着眼于实时连线报道全球。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报道网络,让受众实时直达国际新闻现场。 “现场新闻”将镜头对准发生在全球的各大新闻现场,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报道,在与西方媒体的同台竞争中领跑。比如,在《埃航MS804航班失事》报道中,新华社记者在巴黎、开罗、雅典三地直播,发布了寻找客机残骸和遇难者遗物的图片等诸多独家报道;在《新华社记者直击摩苏尔大战》报道中,记者进入伊拉克摩苏尔战区,独家非延时、零时差直击战争现场,这在全球各大媒体的战地新闻中也十分罕见。

  着眼于广泛运用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引领发展趋势。我们密切关注新媒体发展动态,跟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对国内国际现场报道及视频直播前沿技术进行系统调研,着眼于提高“现场新闻”智能化水平,累计进行了规模不等的10次改版升级,确保“常改常新”,对UI设计、报道功能、后台运维等方面不断优化,不仅支持H5、VR/AR、3D等全媒体形态,更具备AR“电子杂志”(二维呈现)和AR建模(3D呈现)功能,创新AR视觉全新体验。日前,新华社与搜狗联合推出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已经运用到“现场新闻”报道中,进一步丰富了“现场新闻”的应用场景。(齐慧杰: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孔唯千:新华社新媒体部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