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和网信服务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层建设。区县就是网信服务和宣传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我们不能放弃这个阵地。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最大的难点在于体制机制和专业人才,优秀的融媒体记者成为稀缺资源。图为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聚焦会议的记者们。图/本刊记者 刘沁娟 摄

  重构县级媒体新形态

  从现实层面来看,此前抓媒体融合主要在央媒以及省市媒体,对县级媒体重视不够。因此,必须重视基层的宣传工作和信息服务,而宣传思想工作又是建立在良好的信息服务基础上的。只有连接用户才能有效传播,只有开启服务功能才能发挥喉舌功能。

  因此,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面对传统媒体传播效果乏力的严酷现实,正如人民网董事长卢新宁所说: “对于媒体而言,政治立场要用传播效果来检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整合县域所有公共媒体资源来实现媒体转型升级,即由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型媒体,使之更好地为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服务,同时成为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和传播载体。媒体融合转型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打造现代传播能力,二是重建用户关系。这就需要重构媒体新形态。

  目前来看,与当地政务、服务结合,嫁接新的运营模式已成为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探索。具体来讲,就是要打造一个基于移动社交和强大传播力的融媒体平台。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是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也有利于全盘激活国家媒体体系。

  整合资源传播重实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第一步主要是整合,把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整合起来,但从“相加”到“相融”,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融媒工作要认清互联网发展的大势,就是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和智能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体制机制问题、观念意识问题、人才问题、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县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大,还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要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要扎实抓好,二要检查实效。要看融媒的传播效果,如用户数有多少、活跃度如何,这样县级融媒体中心才有立足之地,这是融媒之本。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最大的难点在于体制机制和专业人才。前者是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问题,必须打破人浮于事的旧体制、转变吃“大锅饭”的旧机制,这样才能有力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后者是解决媒体融合的人才问题,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赵梅认为媒体融合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一定程度会影响媒体融合的进程。当然,媒体融合对“一把手”的要求也很高,既要有专业、魄力和眼光,又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精简人员、淘汰冗杂和提高效率,这一定程度上逼迫着当地媒体人转型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培养、引进和合作等办法解决新媒体人才问题,包括互联网技术人才和新媒体运营人才。

  做大蛋糕探索新模式

    对于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在体制机制上推进改革,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解决造血功能问题。事业与产业要分开,通过提供更丰富的市场化服务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县级媒体融合不是目的,转型才是根本。融合与转型要实现三个转变:话语方式、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转变。要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改革,针对人才老化、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走出去”的学习和“请进来”的引进,以及薪酬改革等办法提高员工积极性,招揽人才。技术是县级融媒发展的短板,就目前而言,县级媒体基本上没有技术能力来搭建,这就需要选择技术领先、具有本地化落地能力的技术开发商来实施和落地。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省级媒体合作较多,利用省级融媒体技术入驻当地的云平台。但技术应用问题还需要自己解决。一般认为,县域范围小经济体量小,故而资金匮乏。其实,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打破区域的地理限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对外合作,不仅与各级传统媒体合作,更要与各个互联网平台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谭天: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