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摄影:翁奇羽)

  今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一时间“5G”成为热议话题。

  据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统计,2月25日至3月1日,以“5G”“全国两会”为关键词的报道1515篇、微信1706篇、APP 643篇、论坛66篇。那么,5G将给今年全国两会带来哪些新气象?未来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网友关心的话题。实际上,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部署加速,5G已不再只是概念。而中国对5G技术的研发,也已进入了全球领先梯队。

  5G进两会,风劲帆疾;科技强国,未来可期。从这场盛会中,人们已可以一窥5G时代万物互联的未来。

 

2019全国两会新闻中心(摄影:翁奇羽)

  5G信号全覆盖!两会新闻中心网速“快到飞起”

  走进2019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一楼大堂西北角的长条桌上,印有“5G已覆盖”字样的席卡格外醒目。新闻中心的大堂成为这几天记者打卡的网红点,不时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记者专程赶来咨询体验。

  一周前,工作人员已经完成对新闻发布厅、报告厅、国内外记者工作区等所有区域的5G覆盖,并成功进行了央视VR和直播业务测试,为参与两会报道的媒体记者提供高速率、大带宽、低延时的5G极速网络。

  谈到5G的概念,大多数人可能还只是停留在4G比3G网速快、3G比2G网速快的理解上。其实并非如此,5G的高性能不光体现在速度上,在时延和移动性能上,都迈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步子。

  “经测试,目前上行速度可达到200—300Mbps、下行速度可达到2.6Gbps。”作为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北京联通运维部总经理邢志超介绍,形象地说,就是一部2G大小的高清视频,几乎可以做到几秒钟传输完毕,更快的甚至可以实现“秒下”。

  “在视频传输上的优势也很明显,记者朋友们可以看到用5G信号传输的电视节目,也可通过VR可穿戴设备实时观看到从人民大会堂回传的‘两会’VR直播。”邢志超补充道。

  在两会新闻中心“5G体验区”,一个约20公分高的白色圆柱体,身上贴着写有CPE的字条,貌不起眼,却是2019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里的“大明星”。有了它,现场的5G信号就能转换成wifi信号,然后提供给电脑和手机终端。

  由于5G终端的入网许可还未开启,现场提供体验的5G都是备好的测试机。邢志超表示:“等入网许可一下发,5G将会迅速铺开。”

 

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出的小米虚拟现实(VR)设备。(来源:人民视觉)

  5G时代即将开启!未来生活将实现 “万物互联”

  自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

  钟章队是我国轨道交通专用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方向首席专家。近年来,他和团队始终致力于探索5G技术在轨道交通、道路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在“5G+车站”、“5G+列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据透露,今年他的提案也将聚焦智慧出行的应用和发展话题。

  那么,5G技术的发展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钟章队指出,当前5G技术的商用还集中于个人超速上网、AR/VR、超高清视频监控识别等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场景,今后在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带来很大影响。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 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观众在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的华为展台拍摄华为推出的首款5G折叠屏手机 Mate X。(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领跑并跑齐发!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第一方阵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5G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敢于追梦的中华民族在建设科技强国道路上不断创新的缩影之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明确要求。创新型国家是以科技创新作为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以技术和知识作为国民财富创造的主要源泉,具有强大创新竞争优势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接续发展、一脉相承的。

  科技创新推进技术实力发展——

  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一大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涌现。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引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加速迈向世界一流——

  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领域步入世界领先行列。中国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深地探测、干细胞、基因编辑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