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这两天,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及节庆活动,灯会、灯火秀等璀璨上演,人们体验民俗、观赏美景,热热闹闹迎新春。 在北京,去故宫、博物馆过大年受到热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是故宫内人气最旺的地方。近千件文物集中在午门、雁翅楼的三个展厅,从皇帝御笔的福字、春联、春条到皇宫过年的门神、宫灯,从皇家年夜饭的器物到春节期间玩些什么,一应俱全。

  中国“年味”世界飘香,中华文化全球绽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近14亿中华儿女的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源,亦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比如,催动无数人返乡脚步的,就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文化基因”;舞龙灯、扭秧歌、“送灶灶”、大拜年等传统民俗文化红红火火,也香醇了“年味”。随着中国春节越来越成为世界节日,海外华文学校、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庆祝春节,更是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也就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划一次采莲船,唱一嗓华阴老腔,看一场杂技演出……春节期间,各地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这既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也增强了中华儿女文化自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比如,“故宫文创”“故宫淘宝”就在春节前推出了手账笔记本、宫廷点心、窗花静电贴等创意十足的新产品,引来了人们的强烈关注。这也足以表明,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有价值的精神要素,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成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过程中的重要精神食粮。

  “互联网+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出磅礴生命力。无网络,不生活。当前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猪年春节前夕,一款以“团圆”为主题的游戏就曾出现在App Store精选位,使得热衷于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方式了解节日。以此为缩影,诸如集五福、抢红包、H5拜年等等,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就给传统春节带来了新的“佐料”,让传统文化焕发出磅礴生命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传统文化,既是文化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猪年春节红红火火,也激励着近14亿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创造性转化工作、加强创新性发展工作,为更多传统文化寻找到转化发展的表达方式。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信在近14亿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下,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