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识别到智能音箱,从无人驾驶到人机对战,经过多年不断地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惊喜。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经济新形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全面绽放,打造新时代智能经济体

  当前,在国家政策以及地方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工智能芯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不断创新,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领域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链条正逐渐形成并完善。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加速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产业变革。在医疗、金融、汽车、家居、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人工智能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在提高健康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疾病诊断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依托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各种旨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体验的应用应运而生;依靠人工智能的金融服务,通过分析、预测和辨别交易数据、价格走势等信息,可实现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股权投资等服务;人工智能创造出的“虚拟劳动力”,在金融机构、运营商、银行、电商等行业均已落地应用,虚拟客服取代了人工客服……

  人工智能显著的溢出效应,正在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新机遇、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释放潜力,为经济发展添薪续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中不断发展,为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且有无限潜力的市场空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的市场规模分别占34.9%、24.8%、21%。预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到75%。

  人工智能与经济的融合,使得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伴随一系列智能产品问世,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智能分拣机器人“小橙人”每小时可完成1.8万件的分拣任务,分拣错误率低、效率高,可减少70%的人工作业;科大讯飞“小飞鱼”车载智能语音助手在高速行驶环境下,识别正确率仍可达到90%;“天猫精灵”可以让用户实现对智能家居的控制,其内置操作系统具有语音购物、手机充值和音频播放等功能……

  技术的成熟,加上政策、资本的支持,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渗透在各领域。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可以预见,在算法日益精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今后,还会有更多领域被人工智能改造。(中国网信网 杨曦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