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记者谌贻照在杆洞乡采访时的画面。

  《柳州融水突围记丨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以下简称《突围记》)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作品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是因为新闻类短视频应具备的“新、短、快、实、美”五大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视频中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炫目的制作技巧,没有字正腔圆的播音语言,甚至由于自然条件和环境限制,画面都不能保证基本的平稳,但却不妨碍它成为对新闻现场最真实的记录、最生动的表达。

  《突围记》的整个制作过程,既是对基层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次考验和淬炼,也是传统纸媒“跨界”短视频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2017年8月12日清晨,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突发特大洪水。《广西日报》记者谌贻照得到信息后于当日上午10时从柳州驱车8个多小时,翻山越岭赶到大苗山深处的灾区现场。

  当晚七点半,在《广西日报》柳州站官方微博发出杆洞乡灾区干部群众抢险自救的图文。但很快,乡里电力、通信、交通全部中断,谌贻照一度与外界“失联”长达数十个小时。在这数十个小时里,大雨滂沱中,谌贻照不忘在抢险一线举着手机进行图片和视频拍摄。在涨水的河边、在被淹的楼房上、在内涝的乡村街道上……一幕幕珍贵画面被记录下来,为后来的融媒体作品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两天时间里,为把灾区的情况尽快向外界传递,及时争取救援、帮助灾区群众脱险,谌贻照两次从杆洞乡这处“孤岛”往外突围。

  第一次,因道路多处塌方,一路上不断有泥石砸下,艰苦跋涉近8个小时,失败而归。

  第二次,谌贻照把设备留在老乡家,仅带两台手机和充电宝往外突围,冒险越过40个塌方区,躲过多处高山滚石的危险,蹚过湍急的山间洪流和泥泞,终于见到前来接应的救援人员。出来后,谌贻照加紧整理制作短视频,在画面中配上简洁的文字,迅速发给后方新媒体团队。在谌贻照失联的数十个小时里,新媒体团队形成高效运作的融媒体报道机制。在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日报法人微博开设《关注广西暴雨洪水灾情——照哥一线直击报道》专题直播,在紧盯灾情最严重的杆洞乡同时,实时发布灾情、雨情、水情以及抢险救援情况。

  接到谌贻照成功突围后发回的视频画面后,新媒体团队迅速对天气、民政、救援等各种素材梳理整合,火速推送出《突围记》,把失联30多个小时的杆洞乡灾情和现场情况传递给外界。有担当有情怀的现场报道,总能激发满满的正能量。《突围记》一经发布便引发强烈反响,及时搭建起灾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提升救援士气。广西日报融媒体以《突围记》为核心的组合报道,覆盖微信、客户端和微博等平台数百万网友,成为央媒和地方媒体对广西暴雨灾情的权威信息源,获大量转载,得到业界和网民的好评。

    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广西日报》建设了“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广西日报》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相加”迈向“相融”,力争在一次次融媒体报道中,前线记者“写得了大稿,编得了微博,剪得了视频,出得了镜头……”在一双泥腿走基层的路上,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突破。(宋春风、黄俪、谌贻照、郑柳芩、梁雨芃:《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