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作为当年中组部援藏博士团中的医生之一,41岁的李靖从北京来到了西藏这个“伸手就能摸到天”的地方。两年时间,李靖跑了不少地儿。

  一次次地下乡问诊,一次次地基层调研,让这个立志悬壶济世的中年汉子有了心事。除了切实感受到贫困地区人民对于医疗资源的渴望,李靖还有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不论多努力,一个人能做的事还是太少了。

  从西藏回到北京后,李靖开始忙活起了新事业,他找到了解决无力感的突破口——互联网。

  2017年1月7日,广东广州,广东省中山医院肿瘤专家通过广州互联网医院的线上平台为广东英德市九龙镇太平村一位村民进行诊断。供图/CFP

  应用:“大医疗”走进“小家庭”

  2015年,一次远程诊疗,互联网和医疗碰撞出的火花,让李靖十分感触。当时,一位来自那曲的患者身体不好,到李靖挂职的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求医。原本以为是乙肝,但检查之后却没能找到病因。

  李靖灵机一动,干嘛不找北京的专家帮帮忙。两地相距太远,把专家请到西藏不现实,更不可能让患者去北京就诊。琢磨到最后,李靖想到了互联网,“让当地的医生用超声波进行检查,通过相关设备和互联网将图像传输回北京,那边的专家医生同步诊断,再将诊断意见实时传输回来。”

  准备充分,设备调试到位,两地医务工作者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协同作业,西藏第一次跨省远程超声问诊顺利完成了。 “患者的病因也找到了,是先天性心脏病。”李靖说。这一次通过互联网完成的线上诊疗为李靖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也给他在援藏时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西藏很多地区地广人稀,医疗资源本来就相对匮乏,看病特别不方便。又因为高海拔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居民通常情况都处于不知道自己生了病、没有意识看病、不愿意看病的状态。”李靖回忆,在阿里的革吉县,当地居民可能要跋涉300多公里才能找到医院,在这种医疗资源难以迅速扩充、地理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 “互联网+医疗”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通过互联网,贫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其他网络接入设备实时了解和咨询医疗信息,提高自身健康管理意识。医疗行为以及医院之间的合作也可以依托互联网进行升级和拓展。以李靖所在的北京医院为例,通过在革吉县开展“医疗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线下采集数据建立健康档案,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指导,线上为贫困县医院配置远程医疗设施设备,全面建成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除了发病后的治疗,提前预防和慢病的长期监控也是“大医疗”的组成部分,不生病和不让小病发展成重疾更是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因素之一。

  用李靖的话说, “互联网+医疗”实现了让“大医疗”走进“小家庭”,让大医院带动小医院。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中西部医院的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早期筛查出中高危人群,进行及时干预,避免恶性重症疾病的发生。

  趋势:发展智能便携式医疗服务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李靖等医务工作者发现,做“互联网+医疗”离不开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

  除了医务工作者、医疗服务使用者、主管政府部门之外,很重要的一方是制造生产设备的技术公司。李靖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将在“互联网+医疗”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比如知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就是已经成形的具体应用。未来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可以实现大城市的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为贫困地区的病患做手术。”李靖认为,做“互联网+医疗”一定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能动性,促进医疗设备小型化、便捷化、智能化。他举了一个例子,在援藏时,他携带的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便携式超声检测设备,在下乡义诊和相关疾病筛查时帮了大忙。不同于核磁共振,超声检测设备的应用广,使用也相对方便,如果能够普及就能惠及大量患者。援藏结束后回到北京,李靖就一直在寻求这方面的突破,目前这个设想已经有了进展。李靖透露,如果情况乐观,今年年底,只有手机大小且可以联网传输数据配合远程诊疗的新型便携式超声仪就能正式应用, “坐在家里自己给自己做超声不再是天方夜谭。”

  做了检查,但却看不懂检查结果怎么办?李靖表示,目前的诊断工作还是只能依靠人工,但人工智能(AI)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初步显现,不少医院在试点利用AI强大的学习能力辅助进行医疗诊断,估计在不久之后就可以实现部分病症的智能诊断。

  另一方面,李靖直言, “互联网+医疗”应该实现产业化的布局发展,特别是发挥其在扶贫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一是要让贫困群众以能够承受的成本享受医疗服务,二是要让企业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产业红利,三是为参与支援的医务工作者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多方协同合力保证良性循环,这样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部署:全面建成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事实上,利用“互联网+医疗”推进健康扶贫早已成为国家的重点工程。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通过“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会议指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补上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和返贫问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同时,发展和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是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利于提高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群众需求,促进培育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贫困地区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贫困县建好1至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医院对口帮扶,全国963家三级医院与832个贫困县的1180家县级医院结对帮扶,为贫困县医院配置远程医疗设施设备,全面建成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小病诊断不出门,重疾治疗更智能,健康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或在不久的将来被互联网彻底打通。(记者 熊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