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作为寨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云南玉溪师范大学毕业后,郭荣华没想到,自己居然一路“幸运”地走到了今天。现在回头来看,她不断感慨自己“太幸运”,赶上了好时候。

  7月25日,“脱贫攻坚在行动”云南行探访团走进怒江自治州老窝镇,图为扶贫干部郭荣华接受采访。图/关庆飞 摄

  郭荣华今年31岁,是云南省怒江自治州老窝镇党委宣传委员。她本科读的是教育基础学专业,如果不是当初父母希望她能离家近点,她现在应该在昆明任教。 “我当时也没多想,一来可以就近照顾父母,二来我也比较喜欢跟村里的村民打交道。所以就推掉昆明的工作回到了老窝镇。”

  回到老窝镇后,郭荣华于2009年11月考上了老窝镇荣华村的大学生村官,在荣华村干了1年零4个月后,她因表现优秀,通过各项考核后被选为老窝镇党委宣传委员。这一干,就是7年。

  这7年,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7年,也是郭荣华深度参与脱贫攻坚的7年。自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以来,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为深入掌握扶贫情况,老窝镇的每位干部都要挂联一个行政村,每个月都得去找村民当面了解其思想动态——这至少要花两天时间。若当月没时间,则下月补上。 “必须得对自己挂联的行政村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更精准地帮助其脱贫。”郭荣华说。

  郭荣华挂联的是老窝镇的老窝村,自2013年挂联以来,已经帮助131户贫困户脱贫,截至现在只有14户未脱贫了。说起这些数据,郭荣华张口就来。她对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的背后是一趟又一趟地入村走访。由于村民白天基本不在家,只能等傍晚或晚上前往村民家中了解情况,而怒江的村庄多位于深山峡谷之中,很多时候下村入户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腿,常常是几个小时都行进在路上。

  让郭荣华印象最深刻的,是给一个40多岁的单身男子做易地扶贫搬迁思想工作。“我第一天去,他同意危房改造,第二天去他又不同意了,第三天又同意。那一个月时间,前前后后总共去了13次……”说起这段经历,郭荣华的语气有点着急了。 “当时我觉得特别委屈,觉得自己在努力做工作,但老百姓还是不认可和不理解你。”

  郭荣华坦言,自去年以来,她几乎没有正常的周末休息时间,工作压力很大。有时候她得一个多月才能去州里见一次3岁的女儿, “但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同时,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郭荣华在推进扶贫工作方面特别注重教育的力量。 “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双扶工作理念,郭荣华一直记在心中。 “一个大学生带动一家人,这是扶贫工作能取得的非常好的效果。”

  眼看着离“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既定目标越来越近,任务也越来越重。郭荣华说,她的任务就是到2020年,确保挂联的老窝村余下的14户全部脱贫。

    日子每天都在逼进,但郭荣华很有信心。因为通过这么多年的基层工作磨炼,郭荣华已经掌握到基层工作的精髓和要义:一个字,磨!两个字,交心!(记者 潘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