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政务信息公开方式不断创新,政务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拓宽。随着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客户端正式上线,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的平台更加丰富,不少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融媒体产品一次又一次带给用户惊喜。这些可听、可看甚至可参与的互联网产品提升了政务传播效果,让“高大上”的政务信息不再“高冷”。本文结合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推出的部分特色产品,探析如何借力融媒体产品做好政务传播。

  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客户端上线。供图/CFP

  移动端传播渠道特点分析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占总体网民的62.9%,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网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著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服务不断融合,服务走向智能化、精准化和科学化。

  目前,政务信息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政务信息在移动端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这三个渠道进行传播。而用户使用移动端产品通常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因而除了文字、图片外,短音频、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更适合通过移动端传播。当严肃、专业的政务信息借力互联网融媒体产品在移动端传播时,可以适应互联网发展变化和公众使用习惯,让公众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更加便捷。

  从政务信息涵盖的类别和数量来看,微博、客户端覆盖面广,尤其是客户端在不同类别版块下呈现相应信息,如国务院客户端包括“要闻”“总理”“政策”“部门”等栏目,信息容量大。微信通常每天进行数次推送,推送的内容经过凝练选择。

  从政务信息的传播方式来看,微博和客户端都是点对面广泛传播,具有公开性,发布的内容不会精准定向地推送给用户,微信则是点对点地精准推送给订阅用户,到达率高。

  政务传播借力融媒体产品案例简析

  图文融合音视频,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在文字、图片以外,音视频的加入改变了传统政务信息的叙事方式。背景音乐、歌曲、MTV、短视频等,增强了新媒体报道内容的现场感与立体感,突出了情感表达,兼具了报纸、广播、电视的功能,将其传播优势集中于一种更便捷的表现方式中。比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推出的《声波绘画带你感受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报告,这6句话真给力!》等音频产品通过呈现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声并配以轻松的卡通人物绘画或是图文海报来展现民生热点,突出声音特色,内容清晰明了。《100秒看懂<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写》《独家!明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请来了起草组的人……》等视频产品凸显网络特色,短小精悍,形式新颖,充满亮点,视频内容非常“解渴”,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达到了为公众答疑解惑的效果。

  此外,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推出的《秒懂国务院》系列短视频,更是形象生动地向公众介绍了有关“提速降费”“医保异地结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务院最新政策,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融媒体产品充分发挥音频和视频特色,以适合网络传播的形式推出,符合网络用户习惯,容易拉近与老百姓的心理距离。政务信息融合音频、视频后,相较图文信息而言更加鲜活生动,通过动态可视化表达更加便于公众理解。互动性强,“高大上”的政务信息不再“高冷”。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相较传统政务信息传播渠道,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互动性强。传统的政务信息传播通常是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媒体发布政务信息,单向线性传播给受众,受众无法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个人意见,更不能实时参与互动。而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参与“我向总理说句话”留言、“国务院大事我知道”趣味答题等互动活动。除此之外,不少融媒体产品以H5的形式呈现,让公众在参与过程中轻松了解最新政策。

  以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客户端推出的《2018政府工作报告关键字,“日”字加一笔》这款产品为例,该产品的设计容易引起网友共鸣,激发参与意愿,一一解锁关键字有“闯关”的感觉,从而深入参与其中,直到成功解锁全部9个关键字。而每写出一个关键字,就有对这个关键字的一句介绍或说明,并且对应《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段内容。产品的背景设计采用卡通风格,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轻松活泼。同时,“邀请好友来战”有利于通过社交平台的传播渠道对该产品进行分享和传播。这样一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政务信息不再“高冷”,而是以十分接地气的方式,融政务传播于互动游戏之中,让公众愿意关注、愿意参与、愿意了解。

  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政务信息在移动端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进行传播,这三种传播渠道既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虽然三者都适合用户在移动端进行碎片化阅读、浏览,但微博更像一个具有媒体属性的公共广场,在有限的篇幅内以文字形式精要呈现信息要点,也可嵌入图片或音视频链接,而微信和客户端都可同时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更适合H5等融媒体产品传播,并且经过不断转发、分享后容易形成链式反应。

  比如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页二维码扫描后是《数看五年》,用生动、连贯的图画场景来展现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成果,减少了单纯的数据信息容易给人带来的枯燥感。移动端的融媒体产品让政务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宽,显著增强了传播效果。

  政务传播借力融媒体产品的建议

  进一步发挥音视频特色,多形态呈现,多元化传播:

  一是将音频的伴随性和网络的互动性有机结合,倾听网民心“声”。音频的特性是伴随性,用户可同时处理其他事务,网络的特性是互动性,网民和政府可实时交流互动。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短小精悍的音频产品更适合移动端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除了主动发布音频产品,还可适时让用户上传声音信息,建言献策,表达民意。

  二是融合人工智能,探寻语音自动解答功能。根据用户群体特点,围绕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获取网站信息的需求,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政务服务,提升特殊群体获取政务信息的无障碍能力。

  三是让短视频、微视频通俗地阐释相关政策。正是因为可视化的表达直观明了,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所以通过图表图解、音视频、动漫等形式让老百姓愿意看、主动看,甚至主动参与到相关的互动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政务信息的议程设置,实现了有效传播,与以往单纯通过图文传播的形式相比增强了传播效果。

  加强互动参与,推出互动性强的融媒体产品,优化用户体验:结合微博、微信、客户端各传播渠道的特点,推出适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的融媒体互动产品,让政务传播方式不再“高冷”,政务信息严肃但不失活泼、专业但不乏趣味,用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和接地气的互动形式,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在互动中增强政府与民众的连接,从而提高用户黏性,进而提升政务信息的传播效果。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务服务,注重产品质量和时效:

  一是配合相关政策,第一时间发布融媒体产品。发布重要政策文件时,第一时间配以便于公众理解和互联网传播的融媒体产品进行解读,介绍政策的主要内容,告知网友这一政策与大家有什么关系,将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增强政策的传播力、影响力,让官方文件不再“高高在上”,让网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政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是及时答疑解惑,积极引导舆论。对于网民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可通过融媒体产品作出权威、正面的回应,解答公众疑问。如果突发应急事件引发谣言,及时发布辟谣信息,用“政府的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澄清谣言,正面引导舆论,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是将“服务”融于融媒体产品中,提高内容发布质量。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服务”。政务传播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公众服务。提高内容质量,既包括第一时间全面准确发布独家权威信息,减少信息在层层传递过程中的衰减,同时也包括融媒体产品的参与便捷性。在相应的“服务”版块,可创新形式发布相关的办事流程、服务指南,把注意事项、办理机构、联系方式、需提交材料的名称等信息,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准确刊发,减少用户操作成本,加强服务功能,提升传播效果,增强公众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政务信息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这三个渠道进行移动端的传播。政务传播要充分利用移动端传播渠道,发挥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适应公众使用习惯,借力融媒体产品,让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创新产品形象生动地解读政策,让新鲜有趣的H5产品成为公众互动参与的平台。严肃专业的政务信息变得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公众自然喜闻乐见,从而提升政务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进而增强政务传播的效果。(熊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