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传统信息传播模式、路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人在这方面做了文章,或删贴子、或发黑文。藉此谋取利益的,就是借高科技之名、行黑公关之实的网络水军。

  如果仅仅认为网络水军只有这些能耐,就有点“低估”他们了。近期成都市破获一起“网络水军”敲诈勒索案,犯罪嫌疑人付出的成本仅仅是撰写、编辑文稿,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其索要的报酬则高达20万元人民币。

  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水军们赚钱的手段花样翻新,谋取钱财的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可以接受竞争对手的资助,无中生有、造谣生事,借此打击、诋毁企业的声誉(尤其是在企业上市、并购前夕);可以自导自演,编造“负面新闻”。想要删除网上的贴子,只能拿钱“摆平”。

  一方面,有利润,就会有人继续追逐;另一方面,有需求也会催生市场。很多企业遭遇黑公关之后,第一时间是想找到水军与其“对战”,以至于网络侵权、水军、黑公关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

  一种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业居然能快速发展壮大,一般来说有两种原因:一是付出的成本足够低;二是得到的收益足够高。

  不巧的是,黑公关所在的行业恰恰兼具了以上两种特点。成都市破获的“网络水军”敲诈勒索案就说明了这一点。

  再者,就是黑公关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承担的风险显然远远小于收益。无论是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名誉权还是网络敲诈,受害者寻求法律救助的成本、对犯罪分子的惩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想根治“网络水军”,主要的方向还是提高黑公关这种行为的社会成本。法律严惩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完善的道德诚信评价体系。

  黑公关行为本身,是说谎、欺骗的进阶版本。如果我们让说谎等同于诚信崩塌、道德水准低下的观念深入人心,让黑公关行为面临着法律的严惩和其他连带影响,比如列入失信名单,无法乘坐高铁;比如限制高消费、从事职业范围等等手段,势必大幅提升类似行为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利用黑公关获取利益的关联企业、个人,也让其面临违法与失信的双重风险,使其在法律上受到严惩,在社会上丧失容身之地、名誉扫地,才能从根本上断绝对黑公关的需求,真正还互联网空间一个河清海晏。(杨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