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供图/CFP

  从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的网络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网络安全得到了加强,网络生态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总体上看,与《网络安全法》中提出的“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才能构建起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让互联网发挥“三新”角色作用

  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首先取决于人们对互联网本身有没有正确的认知。有的人之所以对互联网产生种种偏见,甚至认为其是洪水猛兽,说到底是对互联网本身缺乏正确认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深入阐述。他说,“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说明普通民众在互联网上参与表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两句古语,提出了与网民自许为“草根”相对应的“草野”概念。他指出:“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平台、新途径、新渠道”,集中反映了他对互联网在国家治理层面的最高判断,也是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的前提和基础。

  从新平台来看,互联网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的出现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巨大知识宝库和相互交流的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也为执政者,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及时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互动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与互联网出现以前的传统社会,不可同日而语。

  从新途径来看,互联网的出现为党和政府利用这一新载体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各种应用系统,为社会提供便捷服务和有效治理。这些年来我国设立的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等,在为民服务以及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给公众带来了极大方便。

  从新渠道来看,要借助互联网给网民提供参与、表达等全新的实现渠道。从我国24年以来的互联网发展历程看,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不管是制定国家的重大战略规划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乃至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等,都要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其更符合民众的希望和要求。在这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强大的主渠道,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构建网络空间良好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互联网“新平台、新途径、新渠道”的同时,也特别重视维护互联网这个人类的精神家园。他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因此,他表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资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从上述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提出了两个关键词:精神家园,人民利益。他之所以强调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就在于互联网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要保障这个家园天朗气清,就要对各种网络犯罪、违法等现象进行有效治理,不能让这些东西大行其道。而对于治理网络进而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只有一个最根本的标准,那就是要看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放在衡量网络生态好坏的最高位置,足以说明人民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当然,净化网络环境、防止互联网的违法犯罪行为大行其道,知易行难。特别是作为一种新事物,随着技术发展还在继续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仍然面临很多未知数,这些都增加了在实践中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的难度。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仍然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互联网上的犯罪问题相对容易识别,如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均可以按照现行国家法律予以惩处。难的是有些网民在参与表达过程中,可能言之过激,有些情绪化的表达,如果对于这些行为也简单地予以打击,就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违反法律。

    因此,在构建网络良好生态的具体实践中会遇到大量边界不清、似是而非的问题,如何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才是对我们的真正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汪玉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