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举行系列活动

贡献东方智慧 绘就发展蓝图

  【导语】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推进安全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积极影响,展现国际担当。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图/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孟夏的青岛,全球聚焦。

  6月9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青岛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欢迎晚宴、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双边会见、三方会晤……短短两天时间,20余场正式活动,峰会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引领上合组织迈上新起点。

  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既充满希望,也面临挑战。习近平主席立足欧亚、放眼全球,同与会各方论“上海精神”,提中国方案,谋地区合作,绘发展蓝图,尽显大国领导人的自信从容与责任担当。

  青岛峰会,是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一座新的重要里程碑,对上合组织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成绩斐然,提升国际影响力

  6月15日,是上合组织17岁的生日。

  从初创、成长到发展,从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到开展全方位合作,上合组织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成绩斐然。

  “17年来,我们以《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遵循,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回顾上合组织不平凡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上合组织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阐述“上海精神”的独特价值,赢得会场内外广泛认同。  和合共生,合作共赢。17年前的6月15日,黄浦江畔,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大会举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被写入成立宣言,翌年又被载入《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正式确立了其在组织内的法律地位。中国是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始终把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促进成员国共同振兴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习近平主席说,今天,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和40%。上海合作组织拥有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并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抚今追昔,上合组织为什么能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合作动力?《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这来源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之所以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就在于这一精神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掀开了国际关系史崭新的一页。

  贡献智慧,应对全球性挑战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后上合组织召开的首次峰会,中国再次成为轮值主席国。新时代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得到广泛认同,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等一系列举措受到各国热烈欢迎。新时代,中国将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智慧与方案?  6月9日晚,青岛浮山湾畔,名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灯光焰火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生动展现中华文明、“上海精神”、命运共同体等主题,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发表祝酒辞,以东道主的传统智慧致敬历史、谋划未来。

  6月10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小范围、大范围会谈先后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现在,上海合作组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应对内外挑战,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习近平主席在小范围会谈发表讲话,为上合组织发展明确路径: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推进安全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积极影响,展现国际担当。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众多中外媒体汇聚青岛报道盛会。 图/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习近平主席主持大范围会谈,为“上海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贾韦德表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坚定了人们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心,国际秩序必将朝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日本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江原规由认为,五大观念与“上海精神”一脉相承,贯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有助于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破解时代命题、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

  凝聚共识,勾勒发展新蓝图

  中国在蒙古国实施了一系列援助和贷款项目、巴基斯坦“一带一路”建设喜讯频传、哈萨克斯坦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枢纽……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领域日益拓展,合作目标逐步提升,合作成果不断涌现。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上合组织需要明确新的发展目标。

  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8-202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

  制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粮食安全合作纲要》草案;签署《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2022年)》

  ……

  青岛峰会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签署、见证了23份合作文件,成果为历届峰会之最,体现了各方凝聚的最新共识,新阶段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许涛认为,从打击“三股势力”,到推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再到细化各领域合作内容,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合作越来越有深度。青岛峰会后,上合组织发展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从上海峰会确定宗旨原则,到比什凯克峰会批准实施纲要,从杜尚别峰会制定发展战略,到塔什干峰会落实行动计划,17年来,每一次峰会的举行都标注上合组织的成长足迹,每一件成果的落地都彰显互利共赢的巨大潜力。如今,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历史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只有全面落实青岛峰会达成的共识和成果,才能确保上合组织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发展蓝图变成现实。

  6月9日至10日,来自青岛大学的留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驿站为过往行人提供语言翻译、交通引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图/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合作共赢,构建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倡议得到广泛认同,经各方协商一致,“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被写入青岛宣言,成为上合组织8国最重要的政治共识和努力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站立时代潮头,把握人类进步方向,着眼各国共同利益提出的一项重大倡议。上合组织成员国比邻而居,发展任务相似,命运紧密相连,理应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发挥先导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邢广程说,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断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先导,必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为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宣布一系列务实举措: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在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300亿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未来3年为各成员国提供3000个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名额、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

  “往实处落,上合组织合作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理念蕴含智慧,行动见证担当。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是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品格,也是上合组织行稳致远的成功秘诀。”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称,作为“上海精神”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各方培训多种人才、在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框架内设立专项贷款等举措,于实干中浇筑合作的坚实基座,在创新中拓宽上合组织发展的阳光大道,为合作共赢写下务实担当的生动注脚。

  青岛是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许多船只从这里扬帆起航、追逐梦想。海之情,合之韵。以青岛峰会为新的起点,上合组织必将向着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