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解锁聚合类平台发展瓶颈,有待行业规范来堵漏洞,需要正能量的价值观引导来疏淤塞,更需要完善多方监管来促发展。

2018年4月20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览会现场的小明写稿机器人和头条寻人可视化系统展台。供图/CFP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对多元化信息的需求,单一的新闻渠道和PC端页面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聚合类平台应运而生。基于数据挖掘、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的聚合类平台,因其具有可以即时交流互动、利用用户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迅速准确地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等优势,日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方式。

  聚合类平台以其独有的方式拥抱大数据时代,而算法则成为资讯智能分发的有力支撑,通过用户的阅读偏好、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设备机型等,综合分析、详细计算用户所关注的信息源和信息核心词汇,从而进行信息推送,实现资讯的个人定制服务。

  在聚合类平台逐渐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传播乱象。算法推荐确实可以让用户自主订阅感兴趣的话题,再通过智能提取、数据计算、个性化推荐等方式,推送可能与用户相关的新闻。利用计算机程序对相应的数据信息抓取后生成新闻文本是智能传播发展初期的基本做法。随着机器算法的产生,人们逐渐发现,把热门话题的编辑、推荐和排名交给机器算法,能够取得让人“意外”的传播效果,却也让用户获取真实客观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变得困难起来。在算法源源不断地推荐同质信息后,人们获取的资讯面越发狭隘和单一,与新闻媒介需要向受众传达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内容背道而驰,也与新闻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相违背。

  如何让算法和技术真正为有价值的新闻服务,解决原创作品保护与智能传播方式之间的冲突,值得思考。在目前国内的资讯信息分发市场上,算法推送的内容已超过50%,一些聚合类平台为了争取流量,采取野蛮窃取的方式抓取传统媒体的原创新闻作品,引发了不少纠纷。2017年6月,今日头条起诉天天快报内容侵权,当天,天天快报也以同样的理由起诉今日头条,认为其同样存在大量侵权行为;2017年9月,《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刊文评今日头条算法推荐,狠批算法决定内容的做法;2018年4月9日起,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等4款App被勒令暂停下载一天到三周不等。

  这些案例表明,完全依靠算法推荐的做法产生了诸多问题:聚合类平台上资讯的质量不如资讯的热度重要,博眼球的“标题党”泛滥,版权纠纷不断,等等。由于算法推荐缺乏价值判断,仅靠机器取代人工编辑容易导致新闻失衡,内容质量难以保障。新闻分发的个性化、新闻推荐的订制化,致使“信息茧房”现象更加严重。其实,聚合类平台在技术、资源、平台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如果能优化信息架构,提升交互应用,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朝着个性化、社交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了解,聚合类平台正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以优化使用体验,增强用户黏度。搜狐资讯客户端正努力实现个性化“移动报刊亭式服务”;澎湃新闻选择“内容为王”发展策略,以《东方早报》专业的采编队伍为支撑,努力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一点资讯则通过“开放式”合作吸引更多的第三方资讯产出者,尽力满足用户逐渐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解锁聚合类平台发展瓶颈,有待行业规范来堵漏洞,需要正能量的价值观引导来疏通淤塞,更需要完善多方监管来促发展。

  江作苏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提升公民媒介素养

  最近引起轩然大波的脸书数据事件,并不是东方式的禅意过虑,而是西方契约精神失灵的实体焦虑。剑桥公司获取数据后,是不是仅在总统选举中做倾向性信息推送?因为基于数据挖掘、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的习惯性接受方式,资讯聚合类客户端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受到某种影响和控制,当然也就不限于选举。

  世界经济研究发现有“中等收入陷阱”现象,就媒介形态而言,目前业界前沿人士认为还处于“互联网的黎明时期”,也就是说,网络远未成熟和相对稳定,因此从世界范围的资讯聚合类客户端角度来看,就信息收入而言认为大家都处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是可信的判断。

  伦理学视野较之某些单一学科的研究对认识人类自我更为客观,伦理学研究发现, “低形态社会伦理陷阱”往往与“中等收入陷阱”相伴而生。中等收入陷阱内的人们急切地想增加财富和跳出陷阱,对于并不一定具有资源秉赋基础,或者超出承受范围的激进变革和公共产品,一概是用了再说。如同消化不良者往往不检点自己的饮食方式而一味怪罪食物的品质一样,结果是付出了大量社会资源的代价而收益期值并不理想。

  同理,在互联网黎明时期,整个人类都处于广义的信息中等收入时期。此时期望有一种与实践步伐相同的、通用的、完美的传播伦理与世匹配,实际上很难,且不说还要用公允和完美的文本形式表达。而期望制定出一整套严密完备的法律和规定,予以约束业者行为,亦是一种良好愿望但操作时空不匹备,这就如同在刮着飓风的海面上,实时的船舶状态没有办法控制,只有驶入相对稳定的海区后才有可能实现。

  数字世界与伦理世界同体异构,这是一个现实的命题。东方智慧的伦理是观照式的而不是终结式的。例如,“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就是当下的数字世界,以及层出不穷、形态各异的信息聚合与分发方式,在一般社会心理形态下,人们当然应该相信“书”,许多书都是有益能量的聚合,不读书无以成人。但是,常识告诉我们坏书也很多,我们不能因为坏书的存在而不读书,或者很过分地期待监管层运用行政手段过滤掉所有的坏书。所以,信书者要有不信的伦理与心理准备,并且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没有书面文化的文化”,这是数字化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美感,当然它也带来了不安全感。人们的接受心理与伦理,要在很长一个实践时期后,才会适应互联网环境下聚合与分发技术造成的“同框不同图”现实,以及面对信息“免费午餐”要不要吃和如何吃的选择。因此,把公民媒介素养提升至国民教育的必修内容地位,这是一件根本和紧迫的事情。 (文/本刊记者 陈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