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短小精炼、融合传播、内外协同、缩小切口等呈现在2018年两会报道场的特点,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既全面准确地传达了两会声音,又如细雨般浸润百姓心灵。

  短小精炼轻骑兵,流程再造神相融,内外兼顾共播报,润物无声聚民心。两会报道检验着每一家媒体、每一位记者,会场内外,从追求炫技到深挖故事,从延后播报到同步传达,从幕后到台前,记者编辑对两会的报道呈现,受众用户对两会的感受接收,都在发生着改变。

  短小精炼 直达用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分秒必争的时代,冗长和时延是致命的利剑。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用“一分钟”呈现“大中国”。中国日新月异的成就,来自每一分钟;中国人与日俱增的获得感,体现在每一分钟。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策划团队认为,体现这5年来的成就,除了宏大叙事,也可以有小切口的全景式表达;展示面向新时代的决心,也可以用更加可感的方式。最终,他们选择用“共情”这个关键词,充分论述“中国成就,源于每一分钟”,中国发展的每个步伐都扎扎实实。截至3月20日,《中国一分钟》系列短片总播放量超过3.5亿,这意味着每2个网民中就有1个观看了这个短片。

  如果说“一分钟”表现“大发展”是大时代里的微叙事,那么“十秒钟”则是两会期间媒体人朋友圈里的常态。“十秒  看两会”“新闻早点听”“记者现场问”等,华龙网等网媒用事实告诉用户,两会现场正在发生什么。

  “与往年相比,今年报道充分体现了‘融互动归现场、随身听轻分享、深报道接地气’的传播特点。”华龙网总裁、总编辑李春燕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华龙网在第一时间推出号外,采取静态图片中加以自动播放的新闻联播视频形式,在朋友圈中迅速传播。

  无论是一分钟还是十秒钟,短小精炼的呈现方式都是对长篇大论的两会传统报道方式的一次突破和创新,时间虽短,内涵不减,“一分钟”的精华可直达更多用户。

  貌合神融 流程再造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型媒体发展规律。”距习近平总书记向媒体人发令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已经4年时间,如今,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不断强化,与新媒体融合共生也更加明显。中央厨房式的融合发展机制,早已不是《人民日报》一家的口号,而成为参与两会报道媒体的常态。且两会新闻“菜品”中“大餐”很多,“小菜”也不少。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中央厨房充分  运用互联网传播规律,集纳聚合、动图动漫、全景全息VR等创新融合产品齐上阵,户外联播、分站联动、双语联通多个舆论场全覆盖,打了一场各端集群联动的两会宣传仗。

  大洋网则在广州日报中央厨房的统一调度下,采用“策-采-编全流程联动”模式,打通前方后方、线上线下,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等手段,使所有内容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达到高度融合。两会期间推出专题、专栏达24个。

  原创内容一次采集,多种形式生成作品是大众网今年两会报道的亮点之一。大众网针对海量信息和原创报道进行发散式创作、微端化呈现,推出了微海报等十余款融媒体产品,《“跳”重点,中国准备这么干》《两会同期声》等,累计推发近100期,触达了千万用户。

  融合之道,初始在“貌合”,优质资源、专业团队、高端设备均打通使用;高级在“神融”,传播理念、制作流程、报道思维等深度相融。新媒体这一阵地,早就是媒体报道的必争之地,融合发展、协同生产是大势所趋。从“貌合”到“神融”,“流程再造”的效果早已凸显。

  切口愈小 落地愈实

  小切口,大主题;小人物,大时代。  如何让高层声音传至基层,怎样让百姓理解政令,人民网全面尝试语态形态创新:“‘接天线’的事儿‘接地气’地说,‘接地气’的事儿‘一起唠’。”人民网以习近平总书记历年“下团组”关心过问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特别策划习近平两会上关心过问的10件小事。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表示,小事背后皆民生,该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呈现了人民领袖“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切口虽小,干货十足。

  在老百姓和代表委员中间架设政声民意的传递桥梁,是检验媒体品牌实力的试金石。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精髓,红网以“湖南奋斗”为切入点,从近2万字的报告中摘选了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8个备受湖南人民关注的民生内容,将报告原文与湖南举措一一对照,紧扣主题,短小精要,字字干货。

  两会期间,中国青年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之问”引领其整个报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如果我们的后人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坚持党的领导,不能接好我们的班,导致国家改旗易帜,那我们今天这么拼搏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带着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之问”,中国青年网着力策划,在两会上进行议题设置,邀请代表委员给出自己的答案。

  协同播报 内外兼顾

  中国两会,举世瞩目,中外记者联动播报既彰显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又创新了两会报道的形式。随着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需要媒体去向世界大声讲述。

  主打外宣的中国网便在两会期间与阿联酋中阿卫视联合策划推出特别节目,由两家媒体各派出一位记者出镜,邀请嘉宾在演播室围绕国际社会关切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同时穿插两位记者对代表委员的实地采访,实现中、英、阿3个语种向海内外传播。

  新华网总编辑郭奔胜预判,“新时代的网络重大主题报道大有可为。”新华网在两会期间着力讲好中国两会故事,通过打造“大使谈两会”品牌栏目“借嘴说话”,传播放大友华声音、增进国际社会理解认同;通过强化海外媒体落地“借筒传声”,提高国际传播力、影响力;通过制作多语种专题,打造网上外宣主阵地。

  寓报于乐 润物无声

  如果说又好又快的报道内容是媒体的生存之本,那么有趣生动涨知识的融媒体互动产品,便是新时代媒体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快捷通道。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的《中国很赞》引来众多网友关注,一段轻快活泼的手指舞既激发了网友的挑战热情,又潜移默化地触发了网友对中国成就的自豪感。

  习近平主席提出强军目标5周年之际,解放军报融媒体联合腾讯网制作的H5互动手机游戏《习主席点兵我练兵》恰逢两会期间上线,邀请网友进行射击打靶、打坦克、打潜艇、投弹轰炸,寓报于乐。

  大河网、华龙网、四川在线、荆楚网、西部网等五家网站,共同推出“一起携手,点亮城市之光”特别策划。该策划由五省市网友评选“最美地标”,五省市代表委员联动访谈、为城市代言,以互动游戏小程序等形式,呈现中西部五个中心城市的网友要一起奋斗奔幸福的决心和信心,有250万网友积极“点亮城市之光”。

  两会已经落幕,细雨润物无声。短小精炼、融合传播、内外协同、缩小切口等呈现在2018年两会报道场的特点,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既全面准确地传达了两会声音,又如细雨般浸润百姓心灵。面对这5年来中国巨大的发展变化,以及今后中国将取得的巨大成就,网络媒体正在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渠道、易于接受的形式,去触达更多的人群,与网友形成情感共振和价值共鸣。( / 本刊记者 潘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