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间,从书信、电报、BP机、“大哥大”到今天的智能手机,通信工具的变化不仅展现出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改变,也体现出我国通信技术的提升,映射出时代的变迁、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书信到手机 工具越来越智能

中国人的通信交流工具越变越先进。中国网记者张艳玲 制作

  上世纪70、80年代,书信是普通百姓之间远距离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收到一封家书,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总有种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的兴奋。

  1981年我国对普通家庭安装电话实施开放政策,从此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可能。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大大加快了彼此间联络速度。1987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大哥大用户,由于价格昂贵,“大哥大”在当时也被视为“成功”的象征。

  进入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手机频频亮相,且体型越做越小巧,功能越来越齐全,价格越来越亲民,恍如一夜之间,手机悄悄走进了千家万户。2012年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意味着手机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通信工具。如今,手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其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从1G到5G 体验越来越畅快

  1987年,广州开通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这意味着我国正式步入移动通信时代。

  此后的31年间,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从1G到2G,移动通信技术完成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在语音业务基础上,扩展支持低速数据业务;从2G到3G,数据传输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峰值速率可达2Mbps至数十Mbps,支持视频电话等移动多媒体业务;4G的传输能力比3G又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至1Gbps;相对于4G技术,5G将以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峰值10Gbps以上的带宽,用户体验速率可稳定在1Gbps—2Gbps。

  从1G到5G,提升的不仅是通话质量,还有随之而来的变化——通话从不见面到视频聊天、图片从不清晰到高质量、视频从长时间下载到在线流畅观看……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网速的提高,还将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界限的消除。

  从通话到网络 生活越来越精彩

参观者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亲身感受5G技术与无人机的联通。中国青年报实习生 王玲 摄

  四十年间,我国的通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致经历了这四个阶段:1G语音时代——进行一般语音传输,且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也不够全面;2G文本时代——进行通话和浏览一些文版信息;3G图片时代——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处理图像、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4G视频时代——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现如今,移动通信设备上的即时通信软件已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视频聊天,即使远在天涯也能实现近在咫尺的交流。同时,移动网络环境下的购物、学习、娱乐、支付等行为也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网络直播、虚拟现实、4K视频逐渐普及的大背景下,人们对通信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着带宽更高、时延更低、覆盖更广的移动网络建设。5G技术应运而生,在未来可以帮助VR、AR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精密仪器检修、仿真、设计、培训等多个领域,还将在车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建设中“大展身手”,实现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并将万物互联的愿景变为现实。到那时,人们的生活会更便利、更丰富、更精彩。(中国网信网 纪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