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开,南水来”,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那么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无疑就是水缸上的“水龙头”。5月28日,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监测和保护情况,“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风团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段进行实地考察。

  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安全可靠

  千里长渠起渠首。要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途四省市居民喝上纯净甘甜、安全放心的“南水”,做好渠首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是前提,而发挥好沿途各水质监测站点的作用是关键。

  “我在这里工作三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检测人员,能够参与到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中,我感到无比光荣。”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中心王莅向大家介绍。

  为保障调水水质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配备了各类监测仪器设备354台(套)、监测车2台、监测船2艘,具备了监测饮用水源水质109项指标因子、50余项应急因子及水生生物毒性的能力。为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中心还在环库区及河流入库处建成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个水质监测浮标站,实现了对库区及上游丹江河、老鹳河、淇河等入库河流水质的16项监测因子全天候实时监测监控,具备了与国家及受水区沿线省、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的能力。

  “这些水质检测设备属于国内先进设备,能够准确监测出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可为渠首水质监测及预警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中心所有检测设备均为内网连接,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不被盗用和篡改。”王莅自豪地说,“三年来,我从未遇到过突发水污染事件,说明我们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水龙头’的水是清洁安全的。”

  多点位24小时监测,确保数据及时有效

  图为渠首分局陶岔管理处井菲现场讲解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情况。中国网信网 纪静 摄

  “为实现水质多点位的24小时监测,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中心这个二级站下,我们还在环库区及河流入库口处建设了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个浮标站,初步实现对库区水质16项监测因子的全天候实时监测监控。”渠首分局陶岔管理处井菲介绍道,“其中,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是丹江水进入总干渠后流经的第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亚洲最大、监测项目最多的水质自动监测站。陶岔管理处负责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监测站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采取24小时实现实时监测、实时传输。”

  在介绍到水质数据共享和使用时,井菲说:“监测数据是我们目前判断水质好坏、进行水污染预警的最基本、最直接依据。因此,12个自动监测站采取联网运行,构建了一套库区及主要汇水支流水环境管理数据库。各自动监测站点和渠首监测中心的实时数据都将自动上传至数据库中,并与国家和各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联网,为南水北调工程沿途各地区重点污染源的远程监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完善的联网应急处理,确保一库清水送北方

  虽然目前各项水质监测和安全保障工作是细致有效的,但为了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中心还制定了水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在上游发生水污染突发事故时,我们中心可以通过信息传输系统准确定位污染事故发生地点,预测污染物未来扩散态势,并启动专家库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应急对策,提出全方位、多维度、一体化保护措施。”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渠首工程环库区水质连续多年稳定在II类及以上标准,完全满足调水水质要求。为确保一渠清水送北方,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中心提供了多方面的监测应急保障,中心负责人掷地有声:“我们决心做水源安全保护的忠诚卫士!”(中国网信网 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