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十足的新松CGV机器人在地面平稳运动,不少观众在机器人旁围观。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手握一台比手掌还小的机器,对它说:“你好”,转瞬间,你的问候便可以被翻译成英、日、韩等30多种语言并对外播放。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2018),向记者展示了AI(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应用场景。

  从AI翻译、AI疾病筛查到迎宾机器人,不少深圳企业正在将AI技术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覆盖机器人、手机、疾病筛查、金融等多个领域,深圳众多行业正在与AI技术深度融合。

  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王维嘉表示,人工智能将给深圳提供几十年一遇的产业机会,未来5—10年,深圳极有可能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成为比肩硅谷的国际一流创新产业和科技研发基地。

  AI“风口”遇上“深圳智造”

  去年CES Asia展上,大疆发布的一款掌上无人机“晓”Spark,用户可以不用遥控器仅用手就实现操作。深圳企业华为,在一枚只有手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集成55亿颗晶体管,在全球首先实现手机厂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专用NPU。

  从上下楼梯、全向行走的双足机器人到对早期食管癌和乳腺癌进行筛查的智慧医疗,在AI技术已成全球科技创新的新焦点和新风口时,深圳正在抢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

  “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已位居世界前列,深圳位居人工智能专利贡献最多的国内城市前三。深圳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中,位居第八。”全球化智库(CCG)与乌镇智库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报告》显示,创新基因浓厚的深圳企业,正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不断发力。

  在金融领域,深圳企业乐信开发的“鹰眼”和“虫洞”等人工智能应用,大大提升了风控效率。目前“鹰眼”引擎拥有超过5000个风控模型数据变量,已经做到95%的订单零人工干预,秒级反馈结果;日均处理60万笔订单,相当于3000名审核员的工作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认为,深港合作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正在为本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源源不断地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学研各界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这些都是深圳打造AI“硅谷”的优良条件。

  AI多场景应用国内领先

  “AI+医疗”是人工智能可见的重要落地场景,也是深圳企业的重点开拓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创新正在从论文转为应用:2017年,腾讯发布首款“AI+医疗”产品“腾讯觅影”,筛查一个内镜检查用时不到4秒,对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高达90%。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圳出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纳米型企业’,这些企业多是初创公司,瞄准一个具体的垂直应用,将技术具体的应用和服务发挥得淋漓尽致。”人工智能商业化专家吴霁虹告诉记者。

  近年来,深圳着力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研发、制造、服务和国际合作基地。徐扬生表示,行业应用领域广泛是深圳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深圳人工智能发展在医疗、教育、安保、金融、生物医学、能源、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5—10年内或可比肩硅谷

  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而深圳正率先发力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

  “深圳在制造业基础、资本实力和市场容量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人工智能将给深圳提供几十年一遇的产业机会,”王维嘉分析,“如果能够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并广泛吸纳国际人才,借助这次风口,在5—10年内,深圳极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比肩硅谷的国际一流创新产业和科技研发基地。”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系教授里奥达斯·古里博斯与深圳的众多企业都有合作,对于当下热门的AI,古里博斯认为人工智能尚处于早期阶段,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都提供了可用数据,深圳企业需要冷静判断哪些领域合适进入、哪些不合适进入,才能赢得先机。(记者/张光岩 苏梓威 摄影/鲁力)

(原标题: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举行 深度应用成深圳AI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