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于3月20日闭幕,参加两会采访报道的约2000名国内记者踏上归程。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国内各家媒体的新闻竞技场,尤其是2014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这里更成为媒体融合最新成果的展示场。记者梳理2015—2018年的两会报道,试图从其中描绘出这4年媒体融合发展的路线图。

  想看两会舆情,有“媒体大脑”帮你分析;

  想快速看懂机构改革方案,有N张图解供你选择;

  想最快了解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打开手机就能看直播;

  如果这些还不够,你还想亲身参与两会,那就找个你喜欢的H5参与互动;

  如果还不过瘾,你还能参加《人民日报》的手指舞大赛,录制小视频为祖国打call;

  ……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让很多人感到越来越“不是想象中的两会”了。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发布以来,从探索、局部突破,到全面、深度融合,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不断强化,与新媒体融合共生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显。从两会报道就可以发现,两会新闻“菜品”中“大餐”很多,“小菜”也不少,“菜品”越来越多,口味儿越来越丰富。那么,融合发展中的两会报道给受众带来哪些体验变化?媒体自身的报道理念和方式又经历了什么改变?

  “中央厨房”:

从“小炒”走向“大餐”

  《中央厨房“开张” 川味报道加新料》《重报集团全国两会中央厨房启动 24小时全媒体报道全国两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融媒产品“美食”推荐》……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几家媒体给群众送上的新闻大餐。而这个大餐的制作部门,就是各家单位的“中央厨房”。

  《重庆日报》旗下各媒体派出了近50人的前方报道团队,在北京建立了全媒体新闻采访中心,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新闻,全景式报道全国两会盛况,15报6端4刊13网以覆盖受众人群逾亿的规模,实现全媒体24小时不间断播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组成近百人的融媒体报道团队,并在演播形式上加足了“料”,采用全虚拟和虚实结合两种模式,摇臂机器人再加上丰富的图形魔术、场景变换,让新闻更加有滋有味儿。

  “中央厨房”是一个进行媒体融合生产的全媒体大平台,通过融合指挥部和生产线,采编人员在大厅就能完成信息交流、采集制作、实时分发、协调调度等工作。

  最早在全国两会搭建“中央厨房”的是《人民日报》。2015年3月2日,全国两会开幕前一天,写有“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的红色醒目图标便出现在了《人民日报》四版左侧,《人民日报》通过统筹推广、内容定制、可视化3个团队,对报社传统的报道流程进行再造,形成了全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机制。当年,中央电视台两会直播视频通过多终端、多平台、多语种同步直播,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合力推出“议政2015”新媒体报道;《光明日报》打造了融媒体平台《炫融特刊》,用文字、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报道两会。

  2016年两会,《人民日报》再次组成“中央厨房”团队,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已不再是《人民日报》一家的口号,而是成为2016年参与两会报道媒体的普遍选择。例如,《海南日报》的“两会融媒体”板块,是由子栏目“两会客户端”“网上两会”“两会E访谈”3个栏目联合采访、一体报道;河南大象融媒聚合了《东方今报》、河南民生频道、河南经济广播、大象网、猛犸新闻客户端以及众多社交媒体账号,位于北京的全媒体新闻中心采编播一体化,可与所有渠道实时一体化同步直播。

  随着“中央厨房”这一生产模式在传媒业不断得到肯定,相关产品在各类媒体得到广泛使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除了媒体在内部运行“中央厨房”互通有无外,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协同生产。《内蒙古日报》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合作建立融媒体工作室——大青山工作室,推出融媒体报道《奔跑吧,内蒙古!》,不到一天时间总阅读量就超过1000万;《广州日报》首次派出3名编辑入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进行协作生产,双方联合推出了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图读懂、数据分析、H5等新媒体产品,从这里,两地风味结合的两会“粤菜”奉献给全国的用户。

  如今,当年率先开张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已经走向常规。2018年两会特刊上,《人民日报》几乎每天都有一个“融两会”专版,在这里,读者可以扫码品尝各种类型的两会“菜肴”。

  记者点评

  只要客户想吃的“菜”,媒体小编就想办法烹制。融合发展促进了传媒生产力的释放,打破了传媒形态间的壁垒,提升了工作效率,“中央厨房”经过两会实践的不断检验,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现阶段的口味儿。

  “神器”迭代:

从钢铁侠到机器人

  “媒体大脑”在3月17日当天共检索到476270条关于两会的内容,其中,宪法宣誓占据热词榜头名的时间最长,达到6小时;3月17日,“媒体大脑”监测到34106张关于两会热图,其中热度最高的图片是《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3月18日,新华社“媒体大脑”交出的当天作业的一部分。而两会开幕前夕,它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两会舆情热词,用15秒时间生产了一条新闻《2018两会MGC舆情热点》。

  “媒体大脑”自动分析两会舆情、生成可视化图表,就连配音、配图和视频剪辑都由“媒体大脑”自动完成。据了解,这在全球媒体中尚属首次。

  “神器”年年有,这几年都有哪些刷新了你的认知?

  2014年,人民网记者配备谷歌眼镜在两会进行采访拍摄,可谓开启了两会报道“神器”的先河,只需说话、眨眼就能拍照、录制视频,连接网络就可以将会场情况实时传送给后方编辑部,惹得网友直呼“太高大上了”。不过,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这部眼镜仅一台,价值1000多美元,需记者轮流佩戴,用于发布即时图片和视频。

  2015年,自拍杆在两会走红,方便易携带的“自拍神器”为两会添加了不一样的元素,受到了代表委员和记者钟爱。自拍杆这类采访器材能让人既拍照又录视频,满足媒体多个终端的素材收集要求,反映了当时媒体融合过程中对全媒记者以及全媒体报道方式的需求。但自拍杆数量的突然暴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会秩序,再加上其他设备的更新,“自拍神器”正逐渐退出两会舞台。

  2016年和2017年两会,VR(虚拟现实)视频风靡,很多媒体都刊发了代表委员戴着VR设备看视频的照片。《光明日报》《四川日报》《海南日报》《广州日报》和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都在不同的传播载体推出相关内容。能营造出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让用户在视觉与听觉甚至触觉上有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不得不提在这两年两会上出现的多款“神器”。比如,360全景相机,可以360度无死角记录现场的每个细节,并实时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和传播;手持云台相机,通过灵活的360度旋转以及全跟随模式,基本保证记者手机随时处于“端平”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视频平顺度;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仅需一名记者就可实现普通视频、全景、VR同步录制与直播。

  在2018年两会上,除了“新华大脑”外,还要重点提一下人民网启用的稿库传图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是依托人民网自有的图片库系统,通过手机自动监控单反相机的拍照、录像行为,将记者在前方拍摄的照片及视频文件通过网络即时上传到人民网图片库服务器进行永久存储,不经过任何网外渠道,方便、高效,完全保证数据的安全。

  记者点评

  新媒体需要技术的创新,否则就很快蜕变为“旧媒体”。从单纯的装备换代到把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报道中深度应用,让“媒体大脑”发挥作用,“神器”带给媒体报道的改变已经从信息的广度向新闻的深度拓展。当然,技术有兴替,内容无不胜,“好内容+新技术”才能真正赢得新媒体的新优势。

  可视化升级:

从大屏到小屏

  想看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的“宪法宣誓仪式”,但人不在家没法看电视直播,怎么办?没关系,“V观两会”让你把遗漏的两会精彩瞬间一网打尽,只要你有充足的手机流量,随时随地看两会现场。“V观两会”是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客户端近两年两会上的一个主打栏目,它把两会现场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视频,既方便观看,又保证画面质量。

  除了央视这样专业的电视媒体,其他媒体形式也在不断地向视频领域特别是视频直播涉足。《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新媒体团队以及澎湃新闻这样的新媒体客户端,都在“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和各场新闻发布会上设立了自己的直播机位。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这一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率先推出“两会云直播”系列内容,搭建记者互动平台和微视频工作平台,在两会主会场和发布会现场设置29路云镜头,其碎片化、多角度的内容传播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此后,直播新闻报道获得更广泛应用。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各种形态的网络直播报道争奇斗艳,吸引了受众的关注,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由人民网与腾讯网合作打造的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每天连续9小时不间断播出,总时长超过100小时,创下访问量过亿的纪录;湖北日报通过手机对“部长通道”进行直播,一个小时的时间参与观众超80万;政协大会开幕,“央视新闻”移动直播用户就接近960万、观看人数超200万……

  一方面做直播,一方面用图片和H5等手段,通过手机与网友的互动不断升级。2016年起,时政热点类的H5刷屏两会朋友圈已经成为常态,且越来越密集。例如,《人民日报》推出的《厉害了,word检察官!》《我的两会秘密花园》,《光明日报》推出的《看习主席如何扩大中国“朋友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央广主播朋友圈里都有啥?》《@你 央广主播王小艺的朋友圈又更新啦》,《中国青年报》推出的《“十三五”号战车全解析》,《浙江日报》推出的《全国两会那些事儿》《一起找找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我浙元素》,新华报业集团推出的《一点通两会》,中国网推出的《我的“两会”微心愿》等。将严肃的时政新闻放到一个具体场景之中表达,是H5创作的一个亮点。用户就像是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观看了两会内容,视频中还内嵌了小视频、表情包等,形式丰富多样,也让视频看起来更加新鲜有趣,参与感十足。

  此外,“N张图让给你看懂”“N秒钟带你了解”等类型的图解、视频类报道,已经成为两会期间每家媒体的“家常菜”。

  记者点评

  从大屏到小屏,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新闻产品多次传播取代了原有的一次性阅读,促进了新闻产品的裂变式传播。受众的习惯在改变,媒体的“菜品”就要换味儿,相信可视化市场将会给新闻产品的供需双方带来无限的想象和作为。(记者 闫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