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跃跃参加2018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

  3月3日,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开幕,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因此,今年两会引发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与往年相比,今年两会的“新闻大战”全面升级:更高端的设备、更多样新闻产品形态……为了在这场比拼中赢得先机,作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记者,必须把自己练就成为全能“多面手”。

  今年两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所有上会的中国经济网记者均携带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拍摄等高科技设备。这些“神器”总能引发会场内外的围观。借助先进的设备,网站在今年两会推出的“全景看两会”、“一分钟看两会”等栏目,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代表委员的点赞。

  除了配备精良的设备外,记者更需注意“内功”的修炼。作为来自汽车行业的记者,我平时更多地关注汽车企业以及行业的资讯动态,在人民大会堂和各驻地采访时,对来自汽车企业的代表委员都比较熟悉。但两会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上会记者全面关注。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功课,对代表委员的个人资料以及议案提案做充分的了解。

  不过,难免遇到需要记者随机应变的时刻。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董事长耿福能时,记者跟他是在驻地卫生间门口偶遇,然后迅速瞟见他的出席证,第一时间上网搜索其信息,随后就对他进行有关“精准脱贫”问题的视频采访。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既能让代表委员印象深刻,更能促进自身的快速提升。

  个人能力和技巧重要,团队作战更重要。今年两会,首设代表、委员通道,同时还有“部长通道”、新闻记者会、各代表团分组讨论会等等。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和高强度的工作,中国经济网抢得先机,既出色地完成了内容上的报道任务,同时还完成了邀请代表委员进行视频访谈的任务。领导在后方指挥,各个小组长对任务进行细化,并对相关情况提前说明,这是集体团结作战的成果,也让每个记者和编辑可以在各自负责的板块得心应手。(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