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民众选购电子花炮(百度网)

  “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对很多人而言,在回归紧张忙碌的工作常态之后,可能会回味起春节假日与故乡亲人团聚时的温馨,而发自心底的暖流在不经意间已化作甜美的笑靥。这也许就是春节的魅力。数千年来,她以春天的名义感召天涯游子归来,并给他们的心灵以甘甜的爱的滋养。

  时光在流淌,时代在变迁,春节在一个又一个365天的四季轮回中,悄然嬗变着。如果说春节是一件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古老艺术品,那么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一日千里、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则是一把刻刀,把她雕琢得更加精美,而我们炽热的亲情、甜蜜的爱意则在这独具匠心的雕琢中得到更好诠释和表达。

  春运:故乡千里一日还

(百度网)

  “我是临时决定回老家过年的,那个时间节点太晚了,哪能买得到火车票哟!我就在老乡微信群里发了个想拼车回家的帖子,很快就有人回应了,只要平摊油费就行。算了算,比坐火车回家还要快,特别开心。第一次长途拼车回家过年,感觉真好!”

  “一个人长时间开车很枯燥,这就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就在微信朋友圈里找了会开车的同乡搭伴儿,两人交替开车,不仅可以轮换休息,还可以聊天来排解旅途中的寂寞。”

  网友在一个论坛上纷纷留言,讲述自己春节期间拼车回家的经历和感受。从热烈的讨论来看,今年选择春运拼车的人真是挺多,其原因除了网友讨论中提到的诸如便捷、省钱等之外,还有微信等近年来风靡的网络平台,正是它们把分散在各处、如原子般的个体连接起来,实现拼车信息及时、低成本传输,很多人才有了之前从没有尝试过的“春运”新选择,踏上了便捷、愉快的回家路。当然了,交通监管政策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和潮流,给拼车回家亮“绿灯”至关重要。交通部相关负责人在“春运”开始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并规范顺风车、营运车辆城际拼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参与“春运”。

  拼车回家兴起,但铁路仍然是“春运”的主力。随着2017年新的高铁线路开通和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投入运营,春运回家路变得更“近”了。以新开通的西安至成都的高铁为例,两地通达时间由之前的16小时缩短至3个多小时。誉满天下的中国高铁技术让蜀道不再是亲人春节团聚的阻隔。

  让春运归途更便捷除了有铁路硬件之外,还有大幅提升的“软件”。比如,一些火车站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遗失或者忘记带身份证的旅客提供办理临时身份证服务,最快只要10秒就可完成。比如,一些火车站启用新型智能安检门,旅客不必把行李放入传送带接受安检,可直接携带,经由安检门即可。安检门不仅可以准确读取旅客的信息以及图像,而且同时可以检测出旅客是否携带违禁品以及准确显示违禁品的位置。比如,有些车站启用了“厕位智能引导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把厕所内的传感器与入口处的电子屏幕联网,不仅可以显示厕所内的空间平面图和各个厕位分布位置,而且还用交替变换的红绿两种颜色表示厕位是否正在被使用。

    春晚:现代科技的精美橱窗

在2018年央视网络春晚上,机器人在伴舞(视频截图)

  舞台上,电视主持人周涛站在一座顶上铺着琉璃瓦的大门前,与她相对的另一端,《乡愁》诗人“余光中”立在树下,舒缓的乐音响起,他们“合作”诵读起这首享誉海内外的名篇。此诗读完后,“余光中”突然隐去,而后于舞台另一端凌空而立,仿佛站于灵台仙阁之上。在缓缓的乐音里,他饱含深情的声音再次响起:“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山东电视台春晚展示的这梦幻一幕被称为“跨次元世纪朗诵”,是全息投影技术的神奇效果。把立体虚拟幻想融入舞台表演之中,实现跨越时空的演绎效果。这不是全息技术第一次应用于春晚,但是一定是“最中国”最温暖中华儿女内心的一次,科技携手表演艺术激发起的浓浓家国情怀感人至深。

  科技不仅是春晚舞台演出的实现手段,科技本身就是春晚舞台演出的主体。在2月8日小年夜播出的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上,数种机器人轮番登场,赚足了眼球:阿尔法机器人为其歌手伴舞,钢琴机器人特奥与一位7岁小女孩“斗”琴表演《野蜂飞舞》,机器人小度参与了创意音乐秀《网事2017》的演唱……

  大年夜央视春晚一开场就科技味儿十足,晚会各个分会场闪耀“复兴号”高铁等中国标志性科技符号,特别是珠海分会场,以开阔的伶仃洋为舞台,以现代建筑科技的奇迹——珠港澳大桥为背景,由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组成的“三无”编队惊艳亮相。在其后的表演中,无人机阵列精确组合成海豚图案,拼出“新时代”字样。

  转播技术创新是央视春晚拥抱新技术的一大突出表现。据报道,今年春晚播出首次采用4K转播技术,观众可以欣赏到超清晰画质,感受到表演者的一颦一笑,堪比在晚会现场。

    民俗:与时俱进温馨嬗变

春节假期,不少乌鲁木齐市民带孩子来到科技馆,赶科技庙会,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李瑞 摄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旧迎新之际贴春联是春节的一大民俗。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春联的创作和书写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一家互联网公司在狗年春节之前推出了一款“智能春联”系统,用户只要在系统中输入2到4个字的任意关键词,“智能春联”就会结合用户所输入的词语创作出一副个性化春联。如输入“好运”,人工智能就创作出上下联为“一年好运满园锦绣,万众同心遍地辉煌”、横批为“春光满园”的春联。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刷新,更换一副。

  “智能春联”系统背后是开发人员对春联结构、对仗、平仄、格律的把握。他们通过对大量古典诗词和古今对联的研究,建立庞大的语料数据库,让系统通过自我“学习”,不仅会娴熟运用创作春联的技巧,还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词扩展联想,生成契合节日气氛的专属春联。另一家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职能春联”机器人则更进一步,干脆直接扫描用户的表情、询问其年龄和心愿,而后直接生成一副个性化春联。然而更多惊喜还在后面,机器人把刚刚创作的个性化春联传输给书写机械手臂,提笔、蘸墨、舔笔、起笔,点、横、竖、撇、折,机械手臂灵巧地展现着才艺。几分钟之后,现场书写、一气呵成的春联就可以拿回家了。

  被科技改变的民俗还有拜年方式和红包。今年春节,我们被微信朋友圈里异彩纷呈的“花式”拜年刷屏:精心制作的拜年藏头诗、精美的电子拜年卡、各类以狗为题材的H5动画……可谓情意浓浓、美不胜收。当然,隔空传递的还有实实在在的春节红包,既有支付宝、苏宁易购等商家开展的集“五福”红包大战,又有亲朋好友之间爱心红包馈赠。然而,曾几何时,人们春节拜年送祝愿的方法和途径还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等单调的方式。

  爆竹一声除旧岁。古老的燃放鞭炮习俗在现代环保理念和城市生活方式的面前显得的确不合时宜,因此,今年很多地方的鞭炮禁令得到更多民众的响应和支持。与此同时,一种叫作电子鞭炮的产品热销走红。它们与传统鞭炮外形相似,可以模仿真鞭炮的爆炸声和发光效果,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粉尘和纸屑等,可反复使用数年。

  逛新春庙会是很多地方春节习俗的固定“保留节目”,然而,今天的人们已不满足于穿梭期间品味各类小吃,观赏传统的民俗表演,有了更多更高追求。适应这一变化,科技庙会在一些地方应运而生。2月16日,大年初一,“2018首届民俗航天科技大庙会”在山东日照的山海天Hi世界农乐园拉开帷幕,以航天科技展览为引领,融合文艺演出、民俗表演、吴桥杂技等,让人耳目一新。

  既然科技展品可以进庙会,那么庙会也可以搬到科技展馆。正是本着这一思路,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馆干脆举行新春科技庙会,为公众准备了一系列科普盛宴。“狗年话犬”科普专题为现场观众介绍狗的驯化史,犬类的特征、习性和趣事等;大型互动科幻童话科普剧《皮皮的火星梦》,讲述一个酷爱科学、充满奇思妙想的小男孩皮皮创作一部关于火星科幻小说的故事;“古希腊科技与艺术展”讲述三层桨座战船、水力管风琴、希罗的自动神殿门等。(记者 张保淑)